分享更多佛学知识,领悟禅意人生,订阅我们的今日头条号(娑婆佛缘)每天阅读更多文章!

法华经100句精华(法华经的生活智慧)(1)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学佛就是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明白自己本具佛性,并能即身成佛。基于此,而把经典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当中则成为我们当下关注的焦点,更是展露自己在学习《法华经》的受用之处。

法华经100句精华(法华经的生活智慧)(2)

首先,《法华经》从本体上建立宗教与科学的枢纽。在世人的眼中,宗教与科学是水火不相容、矛盾且对立的,并且对于宗教的认识,就会定性为迷信的鬼神之说,不相信未知领域的事物。可是在《法华经》中则告诉宗教存在于世的价值和理由“佛与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使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开示与悟入—佛的知见。显而易见,有怎样的知见,则会拥有怎样的世界。当在生活中我们认识的高度与视野,则为我们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圈子。所以《法华经》就提供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对最高境界的透彻把握,更是对于理性科学的内在升华。而《法华经》“会三归一”的思想,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有了正见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为细致化的思想保障,也是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互补权衡。让我们在人生的追求道路上,理性的面对自己知见的有限性,消除自身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的偏执。

其次,《法华经》从认识上建立了信仰的永恒实存。《法华经》“本地垂迹”的思想,阐述了对法身、报身与化身三者关系的认识,更是通过释迦佛久远劫前已成佛果,为了度众生的一大因缘,从而有了应化身的垂迹示现。基于此,说明众生与佛,同具成佛的佛性。让我们凡夫众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并且能够使这样的思想广泛流传,利益广大群众。更是以《法华经》中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妙庄严菩萨等事例,在为我们广大信众奠定成功的基石。并不是说,成佛做主是天方夜谭、愚昧无知之说。更为现在许多人对生死的问题吃下一颗救心丸。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生死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生命的终结、宇宙的毁灭,对于人世间的种种不愿舍弃,实质上可曾想这世界的生活本身就苦不堪言。用《法华经》的比喻就是“三界犹如火宅”,很好的形容了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我们凡夫的处境。所以《法华经》就为大众开示了解脱之道,说明了生死的实质只是一期生命的幻化,无所谓生与死。更是明白我们自己的追求,应落到佛法的根本,从体上去明白永恒实存的法身,而非事相的化身。

法华经100句精华(法华经的生活智慧)(3)

其三,《法华经》从方法上开启了善巧方便的修证实践。因为佛与众生的区别在于,佛为明了宇宙万法的真理,众生为颠倒迷惑的盲者。从而佛因悲悯之心,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必须要适应众生的根机来随开方便之门。所以在《法华经》就开示了五种行法:受持、读诵、讲解、书写、供养,其功德恒河沙不可思量,由此让众生生起欣求爱乐之心,从而入法华方便之门。在以专修《法华经》的历代祖师自行化他的之举,我们对于在《法华经》上的修持增添信心,也为自己的修行路上寻得参照的模范,遵循祖师的教导与实践禅法,让自己走了更加坚定,不会偏倚。对于每个有心修学者,《法华经》中有说会得到多宝佛塔的涌现、普贤菩萨的守护、护法神说咒护持等等,都为我们在成佛之路上开启了方便门。

法华经100句精华(法华经的生活智慧)(4)

总而言之,《法华经》不管从深层次的本体论,还是浅层次的方法论上,都让我们在生活上,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越发的生起佛教的优越性,更是对自身清楚的认识,明白生死大患,从而把握时间,努力修行,离苦得乐!

作者:洛伽传云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感恩你的每一次和转发,订阅我们今日头条号(娑婆佛缘)我们阅读更多佛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