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三别指唐代杜甫的六首诗(杜甫诗歌代表作)(1)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三吏"、"三别"历来被认为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风格的典范作品。作品中饱含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动着一代代的读者。研究专家称赞"三吏""三别"是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对此郭沫若逐一进行了批驳。

三更三别指唐代杜甫的六首诗(杜甫诗歌代表作)(2)

摘录如下:郭沫若首先肯定了写《新安吏》时"诗人是有同情心的""也表示了相当的愤激",承认"旧时代的诗人能写出这样的诗来,的确是很少见的"。但是,"使人民受 到这样的灾难到底是谁的责任?应该怎样才能解救这种灾难?"诗人都"讳莫如深,隐而不言;而只是怨天恨地,只是对于受难者一味的劝解和安慰",郭先生对此 非常不满,他断言:"故诗人的同情,应该说是廉价的同情;他的安慰,是在自己安慰自己;他的怨天恨地是在为祸国殃民者推卸责任。

三更三别指唐代杜甫的六首诗(杜甫诗歌代表作)(3)

《石壕吏》中有"有吏夜捉人"一句,如果杜甫打着官腔,真如郭沫若所说的是站在"吏的立场上",他满可以说"有吏夜征兵"。但杜甫却作了如实的暴露,"捉 人"就是捉人。从诗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两句来看,非常明显,杜甫并没有睡大觉。那媳妇哭泣了一夜,他也听了一夜。什么是"如闻"?这就是仿佛 听见。表明如果不是用心地侧耳细听还听不见。但郭沫若却责怪杜甫说:"诗人完全作为一个无言的旁观者,是值得惊异的。"

关于《潼关吏》,郭沫若的评价更雷人"这却充分说明:诗人的军事见解并不怎么高明。.....但只谴责他(哥舒翰)一个人,那是对于更上级的负责者开脱罪行。在这一点上,杜甫是有意识的。"

他认为《新婚别》"把新娘写得十分慷慨,很识大体,很有丈夫气",是经过诗人的理想化的人物,是"以地主生活的习惯来写‘贫家女'"。因为,"真正的‘贫 家女'是不能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至于"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这显然是诗人的阶级意识在说话"。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个送郎从军的"贫家女"故事写 得不够真实。

三更三别指唐代杜甫的六首诗(杜甫诗歌代表作)(4)

《无家别》是"三吏""三别"六首作品中郭沫若先生评价最高的一首。尽管如此,他还是有一点大大的不满:杜甫只提出问题(战乱时期百姓难以生存的问题), 没有写出答案。郭先生认为答案只能有两个,"只好造反"和"没有办法"。他根据杜甫诗歌的"情调"和诗人的"意识",断定杜甫所能提供的答案只能是后者, 即"没有办法"。

①回文章顶部,点“中华诗文学习”进行订阅

②欢迎关注我的shiwen_xuexi,大家一起交流吧

③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