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编者按:

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今年,嘉兴推出“精神富有·润心在嘉”十大标志性项目“十心行动”,让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落细落实,落到群众心坎里,有力推动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实现嘉兴老百姓精神层面的共享普惠,不断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筑起共同富裕精神家园。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共同富裕的精神坐标就树在哪里。“十心行动”的目标就是通过精准施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不断丰富精神富有的脉络肌理,让群众有更多可知、可感、可及的共富体验。

南湖晚报推出“遇见·我们的精神‘嘉’园”系列报道,带读者走读嘉兴,遇见我们的精神“嘉”园。

漫漫夏日里漫步在海盐县澉浦镇朱家门艺术村,微风吹动树叶,墙上的影子轻轻晃动。

吱呀一声木门打开,白墙黑瓦的老宅里,蹿出了一只灰白小猫,诗人白地在后轻轻呼唤,小猫乖巧地蹭到了她的脚边。和白地一样,不少艺术家在这里隐居、创作。

一河之隔,是集市与村落;一墙之隔,是艺术与生活。这里是艺术家们的“隐居之地”,是与城市无缝衔接的“世外桃源”,也是村民们的精神家园。

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遇见我们的精神)(1)

一半诗与远方,一半人间烟火

白地的诗集《六里河》有这么一段:

“终于遗忘了来处。被白霜冻结的草叶

渐渐覆盖了久久不来的那个人。六里河

终于可以让我独自漫步——

十二月,我停留在河埠头,因为清点落叶

去眷顾生命。我因此可以享受人间正道,

努力去做一个温暖的人。”

如今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六里河”旁没了落叶,但是白地每天依然会带着她的小猫散步,去享受这个小村庄带来的惬意。

指着河对岸,白地说,那边就是集市,每次采购只需步行,“生活在这里,满是烟火气。”

“刚来朱家门的时候,草比人长得都高,但是拨开野草,看到一幢幢房子,让人觉得心安。”白地出生在海盐通元,拥有一座小舍一直是她的“小梦想”。2020年,白地入驻朱家门艺术村。

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遇见我们的精神)(2)

“人间三影,风烟俱净”她给自己的小舍取名为“白地三影”。“东影”是视文创工作室,“西影”是阅读休闲区,“北影”是生活区。把屋子装扮成自己心里的样子,每日在这里看书、写诗、生活。不知不觉,白地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两年时光。她的诗集《六里河》在今年5月出版发行。

河浜、栅栏、屋子,阅读《六里河》就会在不经意间看到朱家门的种种。去看一看白地的“六里河”,成了不少朋友的向往。“白地三影”的不远处确有一条小河,是澉浦到六里村的河流,村民们叫它“六里市河”,白地在诗集里叫它“六里河”。

“在我的心中,六里河不是地点,而是时间。”白地坐在自己的小屋里,轻声细语地讲述着这两年的创作与生活。她说,在这里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新鲜的感受,每一天的花草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天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有生命力的屋子,让白地有了更加开阔的思维,也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遇见我们的精神)(3)

也是在不断的创作中,不断的贴近中,白地和这个小村落渐渐融合。有时候,白地在屋里写作,听到屋外有人轻声讨论。“这里住的是诗人白地。”“轻点,别打扰她写作。”

白地想,或许艺术家们住在这里,给了村民或者游客无限的遐想。

而不论旁人来或者不来,她就住在这里,将无限的遐想带到这里。

白地不仅在这里设立了工作室,还运营起了“悦读海盐”公众号,立足海盐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推广与宣传海盐。

通过白地,读者们知道了六里河,知道了朱家门,知道了这一处艺术村落。通过艺术村,白地和其他入驻的艺术家一样,有了别样的生活的创作。

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遇见我们的精神)(4)

既是文艺范的古村落

也是共同富裕的精神家园

位于海盐澉浦镇六里村的朱家门古村落因堰而成、因堰而盛,形成并繁盛于北宋。其中的朱家门自然村因朱姓人集居而名。2016年澉浦镇六里村朱家门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2017年该古村落又被公布为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

古朴的建筑在如今焕发着新生,也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遇见我们的精神)(5)

这生命力,来自艺术。

“文化艺术家的入驻提升了村民文化艺术生活,激活文化阵地使用,打造共同富裕精神家园。”六里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周丹丽带着记者行走在村庄介绍着,一房一屋都有故事,一草一木皆有灵性……

今日的朱家门,在政府扶持、村民支持之下,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文创工作室陆续入驻,成了一个名人隐居、文化休闲、乡村和谐的文化艺术村落。

早在2014年,独立思想学者金纲入驻朱家门78号,他也是第一位入驻朱家门的文化名人。他将那一方院落命名为“江湖居”,并在那里潜心创作,研究宋韵文化,完成了《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二、三部的创作。金纲曾说:金纲说:“这里是南宋的发祥地之一,这个地方有唐风宋韵,我喜欢这里。”

海盐县人民政府文化顾问朱岩则居住在甪东山房。在此,他撰写了海盐史志文化丛书《南龙回首》等著作,并牵头策划,利用粮仓区块改建成“中国·海盐——长三角艺术区”项目。

今年3月,著名画家冯鸣入驻,他打造的“堰上水彩画院”,主要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收藏展览与交流合作。

……

名家入驻,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自带流量”的艺术家是村庄的“名片”。艺术家的入驻提提升了村落的知名度,在旅游业发展上有了区别于其他古镇村落的差异化优势。此外,5家文创类企业入驻,预计年税收可达300余万元,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路径。

名家入驻,激发了海盐全县的艺术创作氛围。

2021年,海盐县文联和县美协在澉浦镇启动“永不消失的村落”——乡村记忆创作活动,20多位本土画家走进朱家门文化艺术村落,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成就,进行采风创作。

名家入驻,激活了朱家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里村建起了戏曲表演队、腰鼓队、排舞队、金袖子舞蹈队、旗袍队,村民生活更滋润。2018年开始,六里村每年都举办“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村民们自导自演,各支队伍轮番上场。每年暑期,文化礼堂还会举办“非遗小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遇见我们的精神)(6)

◆行走笔记

夏日蝉鸣,在安静的小村庄里格外的清脆;烈日骄阳,在白墙黛瓦间也显得温柔了不少。偶有人走过,又匆匆消失在小巷里。行走在朱家门艺术村,恰是我们想象中江南古村落的样子。

但是,这里不仅仅是古村落。在这里,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可能住着一位文化名人;在这里,艺术装点了每一栋房子充盈着每一个人。

房子,有人居住才有生命力。白地告诉记者,入驻朱家门前,她也和先生讨论,是否要住在这里。商讨的结果是,必须要住下来,心才会安下来。

这里是家,她才细心地打理院子里的一草一木,才会静下心来品尝时光的流逝,才会和周边的邻居品茗谈心……她说这里有浓浓的烟火气。

艺术家们居住在这里,他们不是这里的风景,而是村里的一分子。他们带来艺术,又将艺术种植在这片土地,生长出绚烂的果实。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住到这里,村落的地域面积是有限的,但是艺术的创作是无限的。

白地说:“我想,在未来,入驻朱家门的很多人,都应该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烟火生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有幸福感和满足感。”

夏日傍晚,村民和艺术家也陆续出来纳凉。大家闲聊时,本地乡音和来自各地的声音夹杂在一起,格外地和谐。

◆新闻

乡村是农民栖身的家园,是都市人回望乡愁的归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人们描绘出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构建共同富裕精神家园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今年以来,嘉兴以“艺术乡建”特色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在全市域开展“乡村悦心”艺术村落创建培育行动,以艺术点亮乡村,助推共同富裕

今年5月,由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联共同发文启动乡村悦心——艺术村落创建工作。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根据各地不同的文艺资源禀赋开展乡村在地文化营造计划、艺术家驻村指导计划、“文艺惠民”志愿服务计划、乡村艺术品牌塑造计划、“三农”题材精品创作计划、“艺助共富”数字化改革计划等“六大计划”,通过持续发力,打造一批可感知可阅读的农民画村、漫画村、书法村、作家村等艺术村落,用艺术点亮乡村形态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

今年,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玲珑湾农民画村、胥山编剧村、朱家门文艺村、梁家墩水彩艺术村、子恺漫画村等一批生态基础较好、艺术特色明显、阵地功能完备的村落脱颖而出,将予以重点打造。

艺术不在远处,就在身边。更多的艺术村落将出现在我们身边。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