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是一种自然随性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季羡林的一生“丰富而天真”,这份天真不是单纯,更不是无知。是一种尝尽生活滋味后的选择,是阅尽世间沧桑后的至真至纯,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天真可抵岁月长》。

季羡林的语录人生哲理(繁华落尽见真淳)(1)

本书以初心、孤独、处世、真情、游记、趣味六个主题,精选了46篇经典篇章,拾缀而成“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人生孤旅,天真以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世间百态,皆因有情”、“岁月无痕,山河无恙”以及“时光平静,人间有趣”六辑,通过季羡林先生质朴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季先生的人生故事,更从中展示了季先生的人生处世哲学。

一、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郭子仪绑着郭暧去向唐代宗请罪的时候,面对郭家父子的惴惴不安,唐代宗却是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一句“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既化解了家庭矛盾,又把驸马打公主这件以下犯上的大事定性为家务事,一场政治危机消弭于无形,让人不得不佩服唐代宗的政治智慧。

季羡林的语录人生哲理(繁华落尽见真淳)(2)

《醉打金枝》剧照

在历史上,在生活中,这样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事儿不少,有的是出于利益考虑,有的是出于蛰伏需要,有的是为了维持稳定,还有的是为了感情需要。总而言之,就是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伤和气,不伤感情。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一些家庭纠纷中,旁人的劝解有时候总让人觉得是在和稀泥,原因无他,家务事本就没有绝对的是非曲直,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底线问题,人们更多的讲的是情而非是理。

每一个和谐的家庭中,总是少不了一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处世之道。

二、难得糊涂

季羡林先生认为糊涂有真假之分。真糊涂不难得,真糊图是愉快的,是幸福的。而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郑板桥也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所谓真糊涂,就是懵懵处世。正因为其看不清,所以并不需要装,而是真的不明白。而假糊涂则不然,假糊涂是是非黑白已经了然于胸,却偏偏迫于形势,只能由聪明转入糊涂,是实实在在的装糊涂。

正所谓“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假糊涂的痛苦就在于此,明明是清醒的,却因为众人皆醉,只能假装糊涂。

也难怪苏东坡会感叹: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当面对世事无可奈何时,连贤人都只能难得糊涂,放过自己,求一丝慰藉,我等凡夫俗子又何必事事较真。

季羡林的语录人生哲理(繁华落尽见真淳)(3)

郑板桥书法《难得糊涂》拓片

三、见山还是山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曾经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大师所言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时,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看到了表面。

再后来,经历得多了,眼界开阔了,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透过表象,我们看到了其下掩藏的真实。

可到最后,历经沧桑,才发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事物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变化的不过是人心罢了。

只可惜,在沧桑之中,很多人早已迷失了自我,永远到不了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只有至真至纯之人,才能历经千帆,仍保留一颗赤子之心。

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的这本《天真可抵岁月长》一起去领略大师的那天真不羁的灵魂。

正所谓“繁华落尽见真淳,天真可抵岁月长”,愿你洗尽铅华,还能保持那一份天真淳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