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相思的诗(感怀红豆曲)(1)

编者按

本版是我们与北京众多热爱写作的中学生们的互动平台。我们会以各中学为单位逐校呈现,并借一线语文老师的角度和笔触,品一品作文中的文学滋味,评一评文坛新星们的文字品质。

盘点了海淀、西城、东城及朝阳区这些传统教育大区的中学后,本版将目光移到北京城南的丰台区,我们决定将北京十二中作为丰台区在本版“亮相”的第一所中学。该校不仅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和首批示范校,更因优异的成绩和独特的办学方式成为丰台区教育龙头校,具有借鉴意义。真诚欢迎全市各校与我们联系,投稿邮箱:316618183@qq.com。

出场学校:

北京十二中

出场教师:

胡鸿琳(北京十二中高级教师)

姜定宇(北京十二中高级教师)

潘翔(北京十二中骨干教师)

赵华(北京十二中青年骨干教师)

◎本部初二4班 王娜蓝

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氤氲在心上,当时只道寻常的过往,如今想起才发觉珍贵无伦。有些曾触手可及的事物,转瞬之间已在北海苍梧的天涯。

越思念,越怀念。风森凉地刮过来。他闭上眼。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贾宝玉当时唱这首曲子是唱进去了的。这一场倾世绝恋,林黛玉用了一生的眼泪去投入、深陷、报答。贾宝玉心里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所以《红豆曲》这第一句,自是为她而写。贾宝玉形容林黛玉,说她每天“抛珠洒玉”,就像林黛玉自己说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世事如此艰难。贾家居大不易,不像薛宝钗那样城府深藏步步谨慎,根本生存不下去,更别提让长辈青睐有加,择其为将来的家主。原来林黛玉从来不是贾家家长的目标——不是婚嫁,而是影响贾宝玉前途发展的绊脚石。一段爱情被生生扼杀,“相思血泪”付之东流。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这是对贾府的盛况描写。那时,贾府已是飞龙在天春风得意,朝野大小官员无人不畏四大家族之势力,真是极乐一时。然而都是些过眼云烟。“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为什么呢,不是元妃加封了么?应该长盛不衰啊。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伊人可在水一方?双玉可否背影成双?贾宝玉在深爱林黛玉的同时,亦时而惶惶然想会不会有人将他从梦想的云端推落,爱情随时会被雷电劈断被风雨吹散。贾宝玉为她消得人憔悴,“菱花镜里形容瘦”,瘦到病骨支离,却换不得卿一世情缘。同时,曹雪芹应该是赋予深意的,决不是只描写爱情,这一句“咽不下,照不见”是这个家族快要毁灭,却看不见自己在一步步走向并坠入无涯的深渊,看不见底的黑。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乱哄哄你方唱罢我才登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一场繁华终落幕,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有目共睹,在“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政治背景下,事实如此残酷,高鹗续写的却是平淡。真正的结局应该比这凄惨十几倍,正如判词中所写“家亡人散各奔腾”,贾家被查抄,男女老幼所有人或打、或杀、或卖,贾宝玉一路归来再无可思量旧时人安否,日暮最后的笙歌也被收拾去,惟剩白茫茫大地。

此时蓬头垢面狼狈不堪,贾宝玉一抹游魂般行走在雪地里。新棺雪下,那些名字不复重来。

这十几年他享尽人间荣华,却明白他真正想要的,其实只是和林黛玉并肩相伴读《西厢》,看落花满天,又闻书香,与你天地间徜徉。春风一场,斯人不再,红颜成枯骨,万千大观园古木长青,此生谁还会素手递过香茗?最近的距离,不过是为了拉开时更猛烈而遥远。那美丽的、狡诈的、阴险的、伟大的都尽被呼啸风雪卷走。冰冷的雪,没过贾宝玉脚踝,可他却不觉得冷。从今以后,再不会有东西让他冷。从此,他的心同这冰冷的雪沉睡在一起,一无所有,孤身一人。

梦里,有深入宫闱心机深沉的皇亲国戚,有生不安宁为他人饵的不幸公主,有操纵百年终为人控的家族长辈,有拼却一生老来颓唐的高龄老母。

还有,痴心相思终各一方的木石情深。

湮没。繁华。

【姜定宇点评】

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阅读多元化的时代,读《红楼梦》仿佛成了一些中学生的梦魇。本文小作者从一首《红豆曲》这个小角度,串起《红楼梦》的一些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见解,对作品的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究。文笔虽有些稚拙,但也可看出小作者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和深入,实属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