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这是杜甫诗《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开头的两句。清代《西征随笔》记载的一个笑话与此有关。

明末清初的官员、书画家程正揆以滑稽闻名。一日参加酒宴,行酒令时,程正揆发现其中一宾客不像个读书人。于是他提议换个玩法,“凡饮酒者,照所饮第几杯,或诗,或谚,说一成语。”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用错的100个(最容易用错的3个成语)(1)

意思是,喝酒的人必须说一个以数字开头的成语,与其喝的第几杯酒对应。不论谚语、诗句都可以。

那个客人喝第五杯酒的时候,应该说一个“五”字开头的成语,可他想不起来,急得面红耳赤。旁边有人附耳教他说,“五夜漏声催晓箭”,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杜甫诗第一句。客人没听清楚,大声说,“五夜漏声催草荐!”他把“晓箭”说成了“草荐”,也就是草垫子。

众宾客碍于主人的面子,都憋住没笑。不一会儿,该程正揆喝酒了,是第九杯。程正揆朗声道,“九重春色醉毡条!”他故意把杜甫那首诗第二句里的“仙桃”改为“毡条”,也就是毡子,与那个客人说的草垫子对应。众人哄堂大笑。

当然,这只是古代读书人拿没文化的人寻开心而已。

某些场合下,一些成语被误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罄竹难书”,说的是罪行多得写不完,曾被台湾某名人用来夸耀自己的政绩;还有“一言九鼎”,形容起的作用大、说话分量重,有时被错用作讲信用。

这里再试举三个此类的例子聊一聊,以便抛砖引玉。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用错的100个(最容易用错的3个成语)(2)

一:差强人意

从词性来讲,差强人意属于中性,又偏于褒义,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但它经常被误解为某事物或某种结果让人不满意。

问题出在多音多义的“差”字。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解作,“贰也,差不相值也”,注释为,“左於事,是不当值也”,本义是有差别。读平声chā、用作副词时,“差”有尚可、勉强可以的意思。而强字可以解作“劝勉”、“振奋”,那么“差强人意”的含义就好理解了。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用错的100个(最容易用错的3个成语)(3)

这个成语的创作者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初的大司马吴汉性格好强,很有气魄。他每次出征,刘秀都有点放心不下。有时汉军打了败仗,有些将领惊慌失措,大为沮丧,而吴汉总是气度从容,忙着整饬部队,鼓舞士气。

刘秀听说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对吴汉提振士气表示称赞,认为他在军中举足轻重。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用错的100个(最容易用错的3个成语)(4)

二:惨淡经营

这个成语出自杜甫诗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朝人曹霸是曹操的后代,文武双全,绘画技艺高超,天下闻名。他画的马儿、人物堪称一绝,被杜甫推崇备至。

曹霸曾奉旨为唐玄宗画御马,极尽精妙传神。杜甫赠曹霸的诗中有言,“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就是讲曹霸画御马。

古语“惨淡”有“辛苦”之意,“经营”作则是指绘画的方法,《杜诗补注》中说,“画有六法,五曰经营置位”。“惨淡经营”就是说曹霸为了画好御马,着实费了一番心力。又如金朝诗人元德明(元好问的父亲)在一首诗中说,“惨淡经营下笔难,画成不似卷中看。”

该成语后被指代人们费尽心思、不辞辛苦地做事。但它很容易被误解为经营不善,萧条。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用错的100个(最容易用错的3个成语)(5)

三:侃侃而谈

这个成语也很常见,被误用的频率也很高,不少人理解为聊天时很健谈的状态,或者表示“娓娓而谈”、“滔滔不绝”之类。但这是错误的用法。

先说“侃”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侃,刚直也”,字义是刚强正直。

如《论语·乡党第十》描述了孔夫子与不同的人谈话时的态度,“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侃侃”是理直气壮、不卑不亢的样子,孔子与下大夫谈话就是这种状态,与上大夫谈话,则和颜悦色又直言诤辩。

再如《后汉书》中一个大臣的列传里写道,“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百官惮之。”

严格来说,“侃侃而谈”只有在形容一个人讲话理直气壮时才能用,但如今已经有点被滥用了。

有哪些成语是经常用错的100个(最容易用错的3个成语)(6)

结语:汉语文化既严谨又灵活。有一些成语的本义已经与最初大相径庭,好比“大放厥词”,原本是韩愈创作的,用来称赞他的哥们柳宗元的文章写得好,“玉佩琼琚,大放厥辞”,绝对是褒义。可能被古人剥离出原文背景去使用,后来这个成语慢慢变为众所周知的贬义。

成语含义演变的情况,将来可能还会有。

参考文献:《后汉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