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绍兴人的社交媒体几乎都被义峰山石料矿事件刷屏。焦虑的购房者们纷纷冲进售楼处,向开发商讨要说法。

与此同时,却有一些投机者认为:房价涨了,遇上污染也无所谓。

曾有外媒评论:环境污染将让中国房地产变得一文不值。不论房价几何,当我们在面对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环境污染时,都需要时刻敲响警钟。

放射性石料流向33个楼盘

购房者前往售楼处讨要说法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我们简单还原了义峰山事件的经过。

近日,有媒体刊发一篇题为《失控的铀矿石:绍兴义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辐射超标| 深度调查》的报道。

文章披露,义峰山一带环境辐射值超标,出产的矿石中疑似含有超标的放射性物质。而这些原本被限定用途的义峰山矿石,在变成碎石和混凝土后,大量流入绍兴市内多个在建小区的工地。

在听闻该消息后,大量的绍兴购房者前往售楼处向开发商讨要说法。

冶金矿业对住宅影响(义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涉33个商品楼)(1)

▲义峰山事件后向开发商讨要说法的购房者(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自证清白,绍兴当地不少开发商及旗下楼盘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明,表示项目并未采用涉事石料。

20日晚间,绍兴发布针对义峰山石料矿的调查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经初步查明,共有5家涉事企业的部分商品混凝土流向33个商品房楼盘,共使用80.18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

冶金矿业对住宅影响(义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涉33个商品楼)(2)

▲涉事楼盘名单(来源:绍兴发布)

截止8月21日,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初步查明的33个商品楼盘进行抽样快速检测,其放射性水平均未见明显升高,与全国普查室内的水平基本一致。

投机者:赚到钱辐射又如何?

资产增值足以让人忽视污染?

据悉,环境污染包含了非常多的种类,包括放射性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装修污染等等。

事实上,全国多地都曾出现过“毒地”引发恶性疾病的案例。2016年时,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曾出现疑似中毒的情况。究其原因,正是学校周边的“毒地”在修复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和监管不力,发生了“二次污染”。

另外,我们的邻居杭州,曾几何时,杭州城东新城一直因农药厂而为购房者所诟病。2014年起,农药厂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被治理污染用的白色帐篷所覆盖。尽管当时有人将其戏称为“小巨蛋”,但大家都明白,白色的棚顶之下并非载歌载舞的演出,而是遗毒深重的污染土壤。当时,包括新天地金色时光在内的多个楼盘,提起农药厂,总是要互相“甩锅”,指摘对方拿下了“最毒的地”。

在义峰山放射性石料事件发酵以后,在出离愤怒的自住购房者当中,还有一群投机者。而他们又表达了另一种声音:“买房子都已经赚到这么多钱了,放射性污染又如何?退房反而还亏了呢?”

这些投机者认为,在房价高企的今天,资产的增值重要到能够让人忽视自己生活的环境。

鲁迅先生曾在《立此存照》里说,国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比如病人,患有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浮肿,也是一种特别的好浮肿,与众不同。”

或许,正是高企的房价让人们以为,自己的“浮肿”与众不同。

随着上涨的房价,我们的面前居然出现这样一道选择题:该在乎钱,还是命?

各位醒一醒!当然是要命啊!

>>>>新闻

那么绍兴义峰山矿石核辐射到底是否会影响健康吗?

科学声音成员、“科学有故事”主播汪诘在《绍兴义峰山矿石核辐射会影响健康吗?》一文中给出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北青记者有意夸大危害。房子可以住,不要担心。

下面摘录部分原文:

先正式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的研究结论是:北青记者有意夸大危害。房子可以住,不要担心。如果有人认为我是收了钱,在为政府洗地,你将来可以调查我的父母是不是住在绍兴。我不会出卖父母的健康。

接下去讲为什么。在北青的那篇长篇报道中,我相信,有两段话是最让大家引起恐慌的,第一段是这样说的:

“北青深一度记者使用环境监测仪对由阳力混凝土公司供应混凝土的一号楼一层室内进行取点检测,仪器显示检测结果在0.25-0.35微西弗每小时。即便以每天接触8小时计算,辐射值也已超过国际辐射每年接触限值:1毫西弗。”

这段话是这位记者故意夸大事实的明证。这里面提到了两个单位,一个是微西弗,一个是毫西弗。大家先不用去弄明白这两个逼格很高的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告诉你,1毫西弗 = 1000微西弗。检测结果显示的是每小时多少微西弗,那么怎么换算成每年多少毫西弗呢?很简单,按文中的算法就是乘以 8 再乘以365,好了,请大家自己拿出计算器,算一下 0.25*8*365 和 0.35*8*365 ,结果是 730 和 1022。也就是说,按照这位记者测出的最高值,也只不过是每年 1.022 毫西弗,超出了 2.2%,如果是按照平均值,则不到 1 毫西弗。这是白纸黑字,最简单直白的证据,当然,事情还没这么简单,记者夸大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我后面会有更加专业的说明。咱们别急,再来看第二段让大家更恐慌的说法:

“北青深一度记者对位于义峰山附近、浙东运河边的名为江南景园的小区高层住宅进行取点检测,检测结果数值最高达到0.4微西弗每小时。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环境省设定的污染范围内居民可以重返居住的标准是0.23微西弗每小时。”

首先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第一个春秋笔法,根据我的查证,0.23 这个数字是日本的法律规定的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公共环境辐射量的限值,不是单单针对福岛地区的。但是,作者很有意思,他写的是“日本环境省设定的污染范围内居民可以重返居住的标准是0.23微西弗每小时。”这段文字有意思就在于你没法说他哪里写错了,但是他给人的印象是福岛是核污染地区,要在这种地方居住,限值都不能超过 0.23 ,那其他普通地方的限制肯定比这个还低很多。所以,我说这是春秋笔法,有意带路。然后,请大家注意一点,这个 0.23 是公共环境,也就是室外,并不是指室内,而文中说的那个 0.4 是室内检测数值,这两个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因为,你如果处在一个公共环境是 0.23 的地方,也就是意味着你一天 24 小时都泡在这个环境中。来,我们再拿出计算器,算一下,0.23*24*365 等于多少?2015,哇,怎么有 2 毫西弗了,前文还提到国际限值是 1 毫西弗吗?难道日本人特别不怕死吗?

当然不是,那么接着再来说这个 1 毫西弗是咋回事。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以及各国都有公众接受辐射剂量的相关条例规定,我国的标准是GB 18871-2002,但我看下来内容基本上都差不多,我们以规定的比较细致的2017 版英国《电离辐射条例》为例,上面是这么规定的:普通人接触的辐射量一年不超过 1 毫西弗,极端情况下不超过 50,而成年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年不超过 20 毫西弗,极端情况下不超过 500。但是,你要知道一下,这些限量标准都是指的天然环境中,在医院中,有些介入手术可以高达几十上百毫西弗的剂量,该做也是要做的,更何况大家知道有一种癌症治疗方法叫放疗,就是用放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环境中的辐射量,和一个人接触到的辐射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环境中的辐射是不可能被人体百分之百接触的,你穿衣服,盖被子都能挡掉一部分辐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规定是每小时环境辐射 0.23,换算成年也就是 2 毫西弗每年,因为这 2 毫西弗不可能都被人体接触到,实际情况是,真正能被人体接触到的是很少一部分。

你再注意,在英国的规定中,一个相关工作人员,比如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他的限量就比普通人提升了 20 倍,难道放射科医生就可以为了工作牺牲健康吗?不是的,这说明,即便是超出了 20 倍都不能说是远远超出了安全范围。所以,在北青的那篇报道中,摘要部分所谓的“辐射量远远超出国际标准”是明显夸大其词了。

事实上,关于多少辐射剂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是很难做定量研究的,因为科学家受到科学伦理的限制,不能像普通药物那样来个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只能靠各种旁证来估算这个安全范围。不过,中国有一个地区,因为天然的环境辐射比其他地区要高很多,这就相当于成了一个自然形成的对照实验组。

这就是在放射病研究领域非常出名的中国的阳江地区,这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住着 200 多万人,这个地区因为含有天然辐射源,使得环境中的辐射量是其他普通地区的 3 倍左右,也就是每年 6 毫西弗左右。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最好的研究辐射和人体健康的天然样本库了。那么结论是什么呢?有一项规模很大、跨度很大的研究,从 1979 年一直跨越到 1995 年,跟踪记录了 10 多万人的健康状况,论文是在 2000 年发表在了 SCI 的核心期刊《辐射研究期刊》上,结论让研究者舒了一口气,阳江地区的癌症死亡率与对照地区基本相同。

其实,国际上公认的因为辐射而罹患癌症或者其他遗传性疾病的风险比你想的远远要低,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是这样的,每接受 1 西弗,也就是 1000 毫西弗的照射,你在一生中罹患癌症的风险也只会增加 5.5%。而专家说 1000 毫西弗的照射,人马上就会患上急性放射病,就是身体马上就会有发病症状。而如果剂量达到 6000 毫西弗,那就没有救活的了,也不用去考虑患上癌症了。如果我用大白话来给你解释这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多年了,你还没有患上什么放射病,那么你因为房子放射性得癌症的风险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所以,目前国际上规定的限值是非常保守的一个安全数字。我有一个亲戚打电话给我说,他自己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检测仪,在家里测出的数值是 0.4 ,说比日本规定的 0.23 高出了一倍,觉得很恐怖。我跟他说,即便你一天 24 小时呆在家里不出门,那么一年也就是 3 毫西弗左右,只有阳江地区的一半。而这个 3 毫西弗也只不过是环境中的总量,能被你人体吸收的只有其中的一点点,你怕什么呢?

而且,更需要强调的是:在环境是否有放射性危害这种极为专业的问题上,你只能听专业的、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任何个人或者非专业单位的检测都没有真正的参考价值。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 8 月 20日,绍兴市政府及时发布了调查进展情况通报,可以说动作非常迅速。政府委托多家国内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对涉事建筑材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是一致的,每克样品中含有的氡是 1 贝克左右,这符合国家标准,对健康没有危害。另外,也对部分室内环境采样点完成了快速检测,也都未发现异常。这些权威发布大家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可以自行阅读参考。如果你懒得去看,或者看不懂,那么我看过后的结论就是:检测结果挺好的,不用担心。

对于此次北青报这篇文章总结来说就是:文章夸大其词、偷换概念、小题大做、全是外行语言;

为什么说他偷换概念呢?因为 1 毫西弗的国际标准是指一个人在一年内接触到辐射总量,不能简单地平均到每小时。就好像你的血压、心率每天在不同的时候测量都会不一样。环境中的辐射剂量也是这样,在不同的气温,不同的季节测量也都会相差很大。所以,记者测量了一次就说超标这是很外行的。还有,这次涉事的是建筑材料,那么真正应该首要检测是否超标的样品首先也应该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如果超标,再检测环境辐射量来互相印证,而不是本末倒置。影响环境辐射量的因素有很多,否则你怎么知道环境中的辐射不是其他一些例如奇石、玉器、夜光类的摆设导致的呢?这种态度是非常缺乏科学精神的,很不严谨的。

这个看法与疾控中心放射所的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问他,你对文章中那张亮着红灯,显示 1.49 数字的检测仪照片怎么看时。他回复我说:

1.49 就能触发的报警器只能说明他设置错误了。一般来讲全居留场所防护要求是2.5,部分居留和偶然居留10就足够。报警器一般在这个限值之上。

如果我见到这位记者,我只想问他一个问题:请您诚实地回答我,检测仪的报警阈值是你自己设置的还是出厂默认设置呢?

我最后想说的是:涉事企业违反规定,将只能用于堤坝建设的建筑材料违规销售,难辞其咎,必须受到处罚。北青记者揭露无良商家的不法行径本身是好事,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夸大了辐射危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恐慌,这也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原则,最起码也应该在报道发出前交给一个稍微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看一下,听取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来源:凤凰网房产杭州站、绍兴发布、科学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