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大多数人从小就会背,而且只要背会了,就基本不怎么会忘记。这首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还蕴含了诗人王维丰富的感情。但是王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他说自己“独在异乡”又是在哪里呢?他登高望远思兄弟,又是在思念谁呢?

在古代,九为阳数,双九为重阳,所以九月九日称重阳节。重阳节在古代是民间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的日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兄弟是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底是在忆谁呢)(1)

公元718年,17岁的王维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漂泊,是名副其实的“长安客”,也是他始终所说的“异客”,异乡之客。

山东并不是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之东,在古代,函谷关以东称为山东,所以,王维的故乡虽是山西永济,但他却是属于山东世家。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在家中排行十三。九月九日这一天,王维独自登高望远,赏秋祈福,不禁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那十几个兄弟,想来他们此刻也登高祈福。于是面东慨叹,思乡之情涌盛,写下这首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引起在外漂泊的人的感同身受。其实,我们怀念的不是家乡,也不是家乡的人,而是怀念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感觉。

秋意浓浓,百菊盛开,王维却无心观赏,只仿佛看见远在家乡的兄弟们也登上高处,拿起茱萸,插在头上,却唯独少我一人。茱萸是什么呢?

茱萸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山西、陕西、山东、甘肃、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一种长满小红色果子的植物,在秋季盛开,硕果累累,非常好看,也是人们用来驱邪祈福的一中植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兄弟是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底是在忆谁呢)(2)

茱萸,古时称为山茱萸,相传,战国时期,赵王患了颈椎病,常常颈痛难忍。后来,有一位姓朱的御医用一种干果煎汤,让赵王内服,很快,赵王的病痛就得以缓解。赵王便问朱御医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朱御医回答是山萸果,如若坚持服用,不但可治愈颈椎疼痛,还能清热明目,有安神健脑的功效。赵王听后大喜,令人大种山萸。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他还将山萸更名为山朱萸,后来人们将山朱萸写成的山茱萸,并逐渐流传了下来。

因此,古时,人们遍插茱萸也是取茱萸的祛病驱邪的好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