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1)

8月21日的夜晚,在天津滨海新区,一声巨响划破天际,这一声巨响惊醒了所有正在酣梦的人们,这一声巨响震撼了祖国的神州大地,这一声巨响也带走了数十条无辜鲜活的生命。

在那一场又一场的灾难前面,我们感到无尽的彷徨与无助,金钱与物质都不能抚慰国人失去至亲的痛苦与内心深深的恐惧。昔日的音容笑貌依旧历历在目,今日却只剩满目苍夷的大地与冰冷僵硬的驱壳……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2)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此时此刻,“影音新生活”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安静地聆听这世界五大安魂曲作品,以表慰藉,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D大调安魂曲

莫扎特(Mozart)

众所周知,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个有九个人都会回答莫扎特的《安魂曲》。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3)

莫扎特的《D大调安魂曲》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当他在写到Lacrimosa(落泪之日)的开头八个小节就永远闭上了他的双眼,我们现在听到的最常见的版本乐谱是他的学生苏斯梅尔根据莫扎特遗愿完成的。

莫扎特的这部《D大调安魂曲》使用了传统曲式,并用拉丁文歌词颂唱,情感真挚而动人。映射出莫扎特的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他的音乐都一直没有痛苦,只有纯净的欢乐。即便是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沐浴天国圣光的感觉。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4)

这部安魂曲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进堂咏(Introitus)、慈悲经(Kyrie)、继叙咏(Sequenz)、奉献经(Offertorium)、圣哉经(Sanctus)、福哉经(Benedictus)、羔羊经(Agnus Dei)、圣餐经(Communio)。

c小调安魂曲

凯鲁比尼(Cherubini)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5)

路易吉·凯鲁比尼(Luigi Cherubini)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在法国渡过其大部分创作生涯的作曲家,以创作歌剧和基督宗教圣乐著名,曾任杜伊勒里宫皇家剧院音乐总监,法国王室音乐总监,还有巴黎音乐学院院长。贝多芬认为凯鲁比尼是自己同辈当中最伟大的作曲家。凯鲁比尼的一生写下了七套弥撒,两部安魂曲,还有很多短篇圣歌。

而在1816年首演,纪念法王路易十六的《c小调安魂曲》,凯鲁比尼取得巨大成功,而该曲更获得贝多芬、舒曼和布拉姆斯的盛赞。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6)

虽然凯鲁比尼只有少量室内乐的创作,人们或许对他也并不熟悉,但终其一生,凯鲁比尼尽获法国各个最高和最尊贵的荣誉:1814年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1815年的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841年,他更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荣誉军团勋章司令勋位的音乐家。

纪念亡灵大弥撒

柏辽兹(Berlioz)

柏辽兹的《安魂曲》又称《纪念亡灵大弥撒》,最初是1837年,柏辽兹受法国政府委托为纪念七年前在巴黎发生的七月革命中的牺牲者而作。作为那场革命的参与者,柏辽兹在接到委托之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作品的创作并按时在既定的纪念仪式前一个月完成。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7)

正当他在排练作品的演出时,政府因政治原因突然取消了这个纪念仪式。那年秋天,当柏辽兹为此劳神的时候,另一个全国性的事件为作品的上演提供了舞台:一位法国将军在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中身亡。同年12月5日,在为这位为国捐躯的将军举行的国葬上,这部作品得以首演。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8)

相对于传统<<安魂曲>>的经文中的基督教义,柏辽兹更对其中的戏剧文学的因素感兴趣。在创作此曲10多年前,他就开始在这些经文中探索创作宽阔富有空间感的大型曲式作品的可能,并有过很多尝试。最终在这部作品中,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全曲由10个乐章构成,对应于传统《安魂曲》拉丁经文中10个主要的部分。演出需要四管编制的大型的交响乐队包括16个定音鼓,12把园号,四组铜管乐器等和一个大型合唱队,乐曲宏伟、庄重而不失浪漫,在音响上极具震撼力。

安魂曲

威尔第(Verdi)

威尔第的《安魂曲》,又称《安魂弥撒》,作于1873~1874年。这部作品是威尔第为纪念好友、意大利诗人及小说家曼佐尼而作。全曲共分七个乐章部分,可谓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模式和宗教题材的神圣性和严肃性,而且将其在歌剧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和戏剧性创作风格融入其中。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9)

透过拉丁语的宗教歌词,全力表达的是世人强烈的情感、深切的怀念、英勇的搏斗、深刻的思索、心灵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好的幻想……每次聆听威尔第《安魂曲》,都深深触动着我的灵魂。这部作品以强烈的戏剧性、深刻的悲剧性、由衷的抒情性和逼真的造型性,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这一人生的永恒主题,全曲长达80多分钟。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10)

勃拉姆斯曾对威尔第安魂曲作出这样评价:“威尔第安魂曲是歌唱性的、优美的。这部作品是他作为作曲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名作,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威尔第,可以感觉到古罗马教堂音乐的阳光透过威尔第向我们投射,不是惊鸿一瞥,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事实上,剧院比教堂更需要威尔第,悲伤与祈祷、畏惧与忠诚,他用多愁善感的语言与独特的凄美曲调使我们听到了平时在教堂里听不到的东西。”

安魂曲

弗雷(Faure)

如果非要从这世界著名的五大安魂曲中,推选出一首最接近天堂意象的作品,大多数人的选择很可能会是法国作曲家加布里耶·弗雷(Gabriel Faure)的《安魂曲》。这首《安魂曲》自始至终维持着恬静、悠然的气氛。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11)

弗雷的乐曲擅长表现比较收敛、细腻的情感内容,有别于浪漫派后期浓烈明显的情感流露。弗雷在音乐事业的前半期里,他必须担任教堂的管风琴手或诗班指挥,并利用闲暇教授私人学生。担任教堂管风琴师的经验,促使了弗雷许多美妙合唱曲的诞生,其中也包括了最受欢迎的《安魂曲》。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12)

这首《安魂曲》最不同于过去同类作品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弗雷刻意铺陈出一种安详而温暖的氛围,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死亡是一种快乐的生命历程,不该像某些安魂弥撒曲中所描述的那般阴沉恐怖。最后,弗雷在此曲风格与编制上的构思,完全相反于十九世纪的安魂曲主流,这也是其成为著名的音乐作品原因之一。

安魂曲

Requiem mass

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它是一种特殊弥撒曲——安魂弥撒曲(requiem mass),是用于罗马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只是删除了普通弥撒曲中情绪欢快的曲目。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13)

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早期,象拉索、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安魂曲,例如在1605年,当维多利亚担任马德里德斯卡尔扎雷亚修道院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的时候,他创作了一部原先被命名为《悼亡仪式》的安魂曲,虽然形式上与现在的安魂曲相比有些出入,但庄严的音乐却令人肃然起敬,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安魂曲作品。

让生活在音乐中前行(让灵魂在音乐中安放)(14)

在19世纪初最著名的安魂曲要数莫扎特的安魂曲,这是一部著名的安魂曲。近现代的安魂曲不论在题材内容、文字形式还是戏剧性手法方面,常常超越宗教的范围,并由大型管弦乐队伴奏。

祈祷

结语:强大的生命,团结的力量,不是一场灾难就能毁灭。再一次,我们愿这饱含深情《安魂曲》能抚慰逝者的亡灵与带给生者的希望的力量!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