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那一封封

或写于临刑被枪决前夕

或写于硝烟战火间的家书

是牵挂、是惦念,更是一种传承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

为革命牺牲的万千共产党人

留下了印刻时代记忆

饱含深切情感的家书

品读这些书信

让我们再次回顾

那些专属于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家书背景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和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面对日军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就义前夕,她为三岁儿子留下诀别信,1936年8月牺牲,年仅31岁。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1)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2)

赵一曼家书

品读笔记

革命烈士赵一曼,把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都投入到了抗战之中。不幸被俘后,她依然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

就义之前,她给三岁的儿子留下家书,字里行间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令人不禁潸然泪下,为这位伟大母亲的爱而感动。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是伟大的母亲,她对儿子的爱,已超越世间普通的血缘之爱。虽然没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哺育,但她却用实际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食粮。

正是千千万万像赵一曼一样的革命烈士,付出鲜血和生命,才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作为一名军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我们也一定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3)

品读者:叶磬文

家书背景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一起的书信展品,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书。这两封遗书的作者是陈觉和赵云霄,他们是一对革命伉俪。1928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陈觉、赵云霄在常德、长沙分别被敌人逮捕。面对反动派的多次审讯、残酷折磨,他们宁死不屈,最终被害身亡。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4)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5)

陈觉、赵云霄夫妇家书

品读笔记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陈觉烈士就义前4天,他给妻子留下了这封绝别信,其中饱含着革命志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子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父母的无限感激和思念。

“启明我的小宝贝: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这封赵云霄烈士在就义前写给女儿的信字字带泪、行行含情。短短600余字,赵云霄深情呼唤女儿“小宝宝”10余次。这是用血泪、关爱和期望熔铸而成的文字,蕴含着一个母亲的深沉爱意和一个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陈觉夫妇这一对革命伉俪留下来的遗书感天动地。阅读革命者留下的家书,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震撼,更是灵魂上的洗礼。入伍以来,我以革命烈士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6)

品读者:郑泰

家书背景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入狱。身陷囹圄,他始终坚贞不屈,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作。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7)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8)

方志敏书信

品读笔记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烈士就义前在狱中写的散文书信,它以给朋友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全文感情真挚、爱憎强烈、跌宕起伏、文辞优美。

品读方志敏的狱中绝笔,我被文字中体现出来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之情深深感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9)

品读者:董晨展

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

在通往强军梦的道路上

唯有秉承革命烈士遗志

坚守初心,牢记使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砥砺奋进!

策划:刺刺、崔石磊

整理:冯翔、周童宇

家书传递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满纸家国字字深情)(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