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17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每当过年前夕,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贴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当这个时候,小编小时候总会跟着父亲把家里贴一遍。可是每当小编看到"六畜兴旺“这个词时,总是不自禁的想,六畜究竟说的是什么呢?在我的印象中”牛马羊猪“肯定是六畜之一。其他的两个又是什么?

作为一个五谷不分的现代人,通过查证,总算弄清楚了六畜,分别是”牛马羊猪狗鸡“。这个在历史上是没有异议的。不像六兽和六禽。历史记录不一。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1)

六畜兴旺

这里先说下马这种生物,首先,不管是上古年间还是封建时代,包括近代。马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一种骑乘的动物。包括现代还是有着很多的骑马比赛。从这一点来说,马从来都不是五千年来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2)

牛的演变历史较为有趣。在农耕历史也就是奴隶社会慢慢转到封建社会的时候。马作为当时封建社会主要的骑乘动物。牛由于其吃苦耐劳的特性慢慢的取代了人力作为耕田的主力。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杀耕牛,这个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唐武宗所言,“牛,稼穑之资,中国禁人屠宰”,这个时候到后来,牛肉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餐桌。而有的人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大口喝酒,大口吃牛肉。这个只是作者施耐庵为了表现梁山好汉反抗统治者做的一种表现手法。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3)

耕牛

周代的《礼记》将牛、羊、猪称为“大牢”,是只有国君及卿大夫才有资格享用的佳品,至于底层百姓,一如汉代的《盐铁论》所说,“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通常只能在逢年过节及庆典时将吃肉作为一种享受。那时候的猪肉估计和虎肉象肉在一个级别上的。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4)

祭祀”大牢“

自从牛淡出人们的视线后,猪和羊的选择中人们选择了羊。原因么,自然是猪肉从来不是元朝以前人们的肉食来源。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这么几条原因。

1、猪的阉割技术未传入中国的时候,有着一股浓厚的骚味,味道不佳。至于东坡先生的东坡肉,只是一种士大夫的小乐趣。试问又有多少的平民百姓会为了一份菜品花那么多的心思呢?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5)

东坡肉

2、元朝以前,人们的肉食来源要不就是家畜,因为猪肉价格便宜,人们养殖猪无法获得报酬。而另一个方法自然是通过进口北方养殖的动物,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的养殖动物都是羊。

所以元代以前,人们的主要肉食来源就是羊肉了。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6)

而就在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却做了一个大反转。猪肉渐渐的取代羊肉成为人们的肉食来源。原因么更为有趣,一是蒙古统治时期,传来了一种新的猪阉割技术,猪肉的骚味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自然是随着明清时期人口大爆炸。羊肉这种单一的进食动物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猪肉作为一种杂食动物养殖数量大增。慢慢的取代了羊。

说到这里,明朝时期还有个小故事。

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二月,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明武宗生肖又属猪,杀猪被看成大逆不道,皇帝严令禁止,违者及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且流犯死于流放地后,家口也不许还乡。这就迫使农民把家里养的猪杀净吃光,小猪也一起扔掉,生猪和猪肉一时间在市场上绝迹。

但根据《万安县志》等记载,即使在这一荒唐的猪禁时期,“陈氏穴地养之,始传其种”。百姓用各种手段抵制禁令,士大夫也不以为然,正德十五年的三月,礼部上奏说国家的正常祭典都要用牛豕羊三牲,猪肉绝迹,实在不成礼法。这迫使武宗自食其言,“内批仍用豕”。禁猪令发布仅三个月后便宣告失败。

清朝时期的皇帝更是每每祭祀都要用到猪,皇宫宴会的主要肉食更是猪肉。

狗能成为六畜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看家护院的原因,作为人类的好朋友,这里就不多叙述。

鸡不管是封建时代还是到了近现代,一直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成为六畜之一也就不足为奇。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六畜兴旺的演变)(7)

新春快乐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祝大家家家团圆,事事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