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坚守与迷失(一号店的今天就是京东的明天)(1)

沃尔玛战略投资京东,并将一号店并入其中,这是一笔早就谈好的交易。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公布,可能考虑618后“双喜临门”,给京东的股价吃一点兴奋剂,至少能避免可能应声大跌带来的尴尬,毕竟这一年京东的股价已接近于腰斩。

这笔交易对于双方来说,看上去天大的好事,并不见得就真是好事。

傍大款的职业小三没未来

双方并没有透露一号店的折价金额和现金投入,按照京东目前的市值来算,5%的股份不到15亿美金。如果全部以一号店折价,那京东就做了一个冤大头,平安向沃尔玛转让股份时,最高估值并没有超过5亿美金。如果沃尔玛是以现金投入,那一号店就是一个赠品了,赠品几乎是没有价值可言的,那京东就成了垃圾回收站。对于沃尔玛来说,一号店已经失败了,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一号店至少面子上更好看点。

以美国人的精明来看,一号店不会作为赠品,恐怕估值也不会太低,京东做冤大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相比之下,京东比沃尔玛更急不可耐。阿里和苏宁的成功合作打样了,如果京东再不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能连苟延残喘的机会也没有。沃尔玛有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这当然是京东十分渴求的,不管从业务还是概念来说,对于京东来说是现实有利。

所谓“现实有利”,就是当前来看有价值,至于未来就不去管了,京东也从来不是一家考虑未来有利的公司。之前入股永辉已经画了很多大饼,现在来看不过就是画饼充饥而已,并未给京东的业务带来改变,包括寄予厚望的到家业务,也没有享受永辉带来的好处。当然,永辉并没有那个实力,京东也没有那个能力,说到底双方还是属于马驴配。

京东希望傍上沃尔玛这个大款,这倒是跟当年傍腾讯如出一辙。傍上腾讯的时候附赠了拍拍和易迅,拍拍彻底被关了,易迅也名存实亡,京东看中的还是腾讯旗下微信、QQ的移动入口,这是一个非常好炒作的概念。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吃伟哥,短期内是能带来一些效果,但长期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现在微信几乎不能给京东带来用户和流量,这就是现实。

腾讯、微信、移动入口的概念没有办法炒作第一回,自然就必须寻找新的目标。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小三,自然是耐不住时间的寂寞,沃尔玛成了京东第二个“王”。至于沃尔玛是不是跟腾讯一样能给京东喂下一颗伟哥,还是像永辉那样给京东喂一粒维C,那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至少来说,一号店对于京东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现实和未来价值的垃圾。

一号店主打的是超市业务,曾一度也做得风生水起,但却一直局限于北京和上海。被沃尔玛纳入怀里之后,一方面创始团队的离开,一方面受到天猫超市的打击,一号店已经成为沃尔玛的累赘,一块带来不了任何想象的垃圾业务。此番接下一号店,其实不过是京东的“投名状”,但这笔交易的代价或许不低,极有可能牺牲原有股东的利益。

过去京东投靠腾讯咽下了拍拍和易迅,这次投靠沃尔玛又要吞下一号店,京东简直就是干爹们的“回收站”。从与腾讯的合作就能看得出来,沃尔玛很难给京东带来想要的,一时热闹之后可能就会迅速的陷入冷宫,得不断的去寻找下一个被傍的对象。

沃尔玛抗衡天猫超市的想象

沃尔玛最早的并购对象并非一号店,而是京东。当年因为沃尔玛希望控股,最后没有谈拢,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号店。兜兜转转,京东还是被沃尔玛纳入怀中。此时,整个中国电商的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被沃尔玛寄予厚望的一号店,终究沦为弃子。

2015年,阿里和苏宁结盟,天猫超市“北伐”,对于沃尔玛和一号店的打击可想而知。一号店的死活并不那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这会吞噬到沃尔玛的原有地盘。一号店是网上超市,沃尔玛是线下超市,线上线下就是唇寒齿亡的关系,这也让沃尔玛感觉到了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沃尔玛和京东又是难兄难弟。一个传统的地盘正受到威胁,一个线上的业务遭遇阻力,联手可以更好的抗衡天猫超市。不过,这或许只是美好的想象而已。京东在弥补线下能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平平,几乎不值一提。沃尔玛在线上的努力,一号店就是最好的结果。这样一对组合,着实没有被看好的理由。

直白一点来说,京东对于沃尔玛的意义,其实与一号店没有差异,都是沃尔玛想要修筑的护城河,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要在线上作为,而是要保护沃尔玛的传统地盘。对于京东来说也差不多,线下的能力真那么重要,与永辉的合作或许能更深入。我们看到,过去除了“达达”是有价值的投资,京东几乎没有任何真正具备战略价值的合作,包括2015年匆匆上马的“京腾计划”,现在来看就是一个吹过的五彩泡泡。

这已经不是一个城墙修得多高、护城河挖得多深,就能够保证不被打死的时代了。干掉电台的未必是新媒体,也许可能是滴滴和Uber。不管是一号店还是京东,沃尔玛希望赖以抗衡天猫超市,只能被认为是一厢情愿。同样,对于京东来说,真想借着沃尔玛翻身做主,那也只是美好的愿景。

一号店和京东的同病相怜

一号店就像垃圾一样被丢给了京东,对于这样的结果,作为一路见证一号店的人不胜唏嘘。当年在天涯IT视界担任版主的时候,曾与一号店的高管聊过对其的看法,那时候我相信一号店有美好未来,不曾想后来落入到了平安的手中,又被平安转手卖给了沃尔玛,现在又丢到了京东的手中。就好像是一场接力赛,而一号店只是接力棒。

比较明显的转折点应该在2012年,那一年我曝光一号店用户信息泄露,源于朋友在一号店购物之后,失误将收件人写成“周一送”,本来是要标注周一才配送,这个失误只发生在一号店。不久,就有骗子冒充一号店客服给朋友打电话,问我朋友是不是“周一送”,声称一号店要赠送礼品。结果可想而知,那位朋友不小心就上当了。

后来我了解到,一号店超过100万用户信息泄露,包括姓名、住址、电话、订单信息等,已经有不少的用户上当受骗了。因此,我率先对媒体曝光了此事,并要求一号店给用户发送安全提示短信,对于已经上当的用户做出赔偿。一号店明知发生了泄露事件,依然不顾用户的信息安全,矢口否认,并威胁要向公关机关报案把我抓起来。

我顶着一号店的威胁持续曝光,终于引起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关注此事,一号店才正式向浦东公安报案,最后的结果是出了几个内鬼,这些内鬼倒卖用户的隐私信息,从而导致不少用户上当受骗。尽管如此,一号店依然罔顾用户利益,从始至终并没有向用户发出安全提示,并要求被骗用户签订霸王条款才愿意赔偿。

忽视用户利益的一号店,从此堕落。同样,京东也并非一家重视用户的公司。在刚刚过去的京东618,已经出现多起用户投诉,一方面是打着促销的名义偷偷涨价,某品牌的单反相机在618涨价1600元;一方面是设置霸王条款限制京东e卡消费,用户不仅只能购买自营商品,而且不能享受任何的节能补贴。

不管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还是第三方平台的商家,以及京东这么多年的供应商,京东都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外天天喊着京东不卖假货,结果屡屡被媒体曝光售假,不仅仅是第三方卖家售假,京东自营同样存在售假。尽管证据确凿,甚至品牌方直接认定京东售假,但京东依然拒绝承认,完全忽视消费者的正当利益。

从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可以查到,京东每年都因虚假宣传被处罚,最多的时候罚单几百张,罚款高达几十万,可见其虚假宣传的严重性,而这些罚款都靠欺骗消费者获得。此外,京东在处理投诉方面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直接在工商部门安排工作人员处理,这让很多的消费者投诉无门,在京东上当受骗也无计可施。

现在来看,一号店和京东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完全藐视用户权益的公司。一号店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却因为失去了用户的心,从而导致一点点的没落。现在的京东看似光鲜,但却无法掩盖真相,没有那个用户会一直傻傻的相信京东的谎言。京东屡屡做出伤害用户的事情,用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一定会慢慢的离开京东,一号店就是最好的案例。永远相信,欺骗用户的公司绝无可能成为百年老店。

所以,今天的一号店“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明天的京东又何尝不是呢?

=======================

挨踢客,非资深品牌公关人士,观察公关、营销、TMT八年,曾服务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现为河豚面膜创始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WeMedia新媒体联盟成员、多个互联网品牌公关营销顾问,已入驻百度百家、企鹅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媒体平台、UC自媒体、一点资讯等。个人ait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