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江苏网特别策划推出“非凡十年 只此青绿在人间”系列策划,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七个板块,客观展现中国这十年,绿色发展理念在广袤的土地上发荣滋长、开花结果。让我们沿着的考察足迹,一同领略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本、文明之源,也是生态之基。
如何让“生命水脉”为中华大地永续发展“解渴”,一直是心中的深情牵挂。
十年来,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每到一个地方,都站在民族千秋伟业、人民世代幸福的战略全局高度,为江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擘画万里蓝图、指明前进方向。
甘肃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2019年8月,在甘肃省兰州市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宁夏
宁夏是黄河流出青海的第二个省区,一定要加强黄河保护。沿岸各省区都要自觉承担起保护黄河的重要责任,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2016年7月,在宁夏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陕西
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山西
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汾河
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河南
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2021年5月,在河南南阳考察时的讲话
山东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是前提,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
——2021年10月,在山东东营市黄河入海口考察时指出
这十年,黄河在绿色上做“加法”
十年间,绿进沙退,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
十年间,在乌兰布和沙漠中心增加的有机草场,梭梭、乔木、花棒组成的防风固沙林保护牧草生长。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实现“双下降”。
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多上海的面积。
四川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贵州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21年2月,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湖北
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2018年4月,在湖北宜昌长江岸边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时的讲话
安徽
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江苏
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11月,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要继续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完善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2020年11月,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这十年,长江在污染治理上做“减法”
长江流域污染源减少。十年间,整个长江流域沿江3公里的化工行业企业共减少四分之一以上。腾退的长江岸线达到了162公里,滩岸复绿达到1213万平方米,长江岸线的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十年来,长江沿线11省市的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增加了近一倍。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下降。现在,长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量只有十年前的一成左右。
如今,长江优质水断面已经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流域水质优良。科研人员跟踪研究了这十年来长江鱼类的回归情况,在干流多个区域发现了刀鲚、长江鲟、胭脂鱼等鱼种。
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十年来,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
——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70多年治淮,淮河迎来历史性变化。
目前,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超10年一遇,中游主要防洪保护区、重要城市和下游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可达到100年一遇。
河湖水质显著改善,淮河干流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2005年至今淮河未发生大面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有效保障了沿淮城镇用水安全。
截至2018年底,淮河流域累计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公里,桐柏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六成以上。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清水日边来。
曾因采石挖砂、乱砍滥伐、餐馆泛滥、禽畜养殖污水直排等遭到破坏的漓江,已然恢复如初。
如今的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9%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保持100%。
雅鲁藏布江水系是难得的一块绿地、绿肺,它的生态还很脆弱。要以保护为主,保护住这一块“净土”,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
——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调研时指出
近年来,雅鲁藏布江沿江所在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加强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呵护这条高原上的大河浩荡奔腾。
源头:日喀则市仲巴县 恢复草原湿地环境
2021年,全县整治了近10万亩退化草场,相关区域植被正在稳步恢复。
中段:山南市乃东区 持续推进植树造林
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累计造林4500多万株,形成了长160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45万亩的防护林带。
下游:林芝市墨脱县 探索生物多样之美
雅鲁藏布江在米林县、墨脱县境内,形成了又深又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截至2021年,墨脱的峡谷里已发现维管束植物5039种,苔藓植物512种。
结语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
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江河,都见证着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赤子之心。
素材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