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很早的时候,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就深深地被纳兰性德触动了。

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很有人格魅力。虽然出身富贵,但对待朋友足够真诚,对待爱人足够深情。

可后来,我发现,他的词也很有魅力。像他的人一样,满是真诚,满是深情。简简单单的,却韵味无穷。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个评价,可以说相当高了。

都说要想攀登顶峰,最好是向高手学习。所以,我专门分析了下纳兰性德的作品的写作思路,希望可以在写诗方面对自己有所启发,也希望对爱好写诗作词的人有所帮助。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分析一流词人纳兰性德作品的写作思路)(1)

纳兰性德 钟汉良饰演

一、以描写起笔,再加以记叙,最后以抒情结尾

描写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而环境描写又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一般在诗词中,常见的是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常常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进行点明,对景物及场景等进行刻画,具有渲染氛围、引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等作用。

记叙,往往对事件、场景等进行平铺叙述,起到很好的衔接过渡作用。

而抒情,往往是直接或间接表达对所写对象的情感,点明作品的主旨思想。

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以描写起笔,再加以记叙,最后以抒情结尾的作品不少。比如,下面这首《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分析一流词人纳兰性德作品的写作思路)(2)

烟暖雨收

一开始,纳兰性德先写景。他写了雨停后,空气中弥漫着暖暖的轻烟。幽静的小院里,铺满了一地的落花。

这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清、幽静的氛围,顺势为下文记叙爱人离开及自己醉酒做了铺垫。

最后,词人自然而然在无可奈何之中慨叹“一种烟波各自愁”!这一句抒情,可以说是浑然天成。烟波浩渺,奔涌前行,本就给人迷离、哀伤之感。再加上词人内心很忧伤,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而一个“愁”字,恰好点明了思想情感,又不显得过于俗套,寡淡无味。

像这样的词作还有很多,比如《鬓云松令·枕函香》《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等。

综上看来,作词若以描写起笔,往往能让读者置身于所营造的氛围中,感受到一种美感。而中间的记叙,娓娓道来,层层递进深入,逐渐铺展开人物的情节关系,往往能紧抓住读者的内心,让其产生似曾相识的经历。最后,水到渠成,引发共鸣,点明思想情感。以这样的思路写下来,作品会更自然、流畅,浑然天成。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分析一流词人纳兰性德作品的写作思路)(3)

雁归来

二、以描写起笔,再加以记叙,最后以描写结尾

诗词最讲究的是意境。所以,诗词的开篇大多是以描写起笔。除了上面说可以描写起笔,再加以记叙,最后抒情结尾。还有以描写起笔,再加以记叙,最后以描写结尾的写法。

比如,纳兰性德的这首《酒泉子·谢却荼蘼 》: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一开篇,词人采用描写,写了凋残的荼蘼、凄寒的明月,营造了一种凄清而悲凉的气氛。同时,奠定了一种哀伤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愁”很好地做了铺垫。

接着,通过叙述点燃的香冷却熄灭、自己难眠,而乌鸦早早地啼叫。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穿着单薄的衣衫,倚靠在栏杆。环环相扣,构思严谨。

最后,因为等不来归来的爱人,词人内心无限愁闷,却难以言表。当情到深处时,有声的语言,其实不如无声的语言表达地深刻。

所以,词人最终采用描写,写即将熄灭的灯和归来的大雁,寄情于景。含蓄蕴藉,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突出了诗歌的意境。

李煜的《虞美人》也是如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尾写一汪春水汩汩向前奔流,意境阔大,很有画面感。寄托愁苦于具体的景象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因此,如果想要营造意境,引发想象,凸显出诗意。创作时,不妨以描写起笔,再加以记叙,最后以描写作结,效果会好很多。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分析一流词人纳兰性德作品的写作思路)(4)

一江春水

三、以记叙起笔,再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结尾

诗词中往往还会采用议论这种写法。议论,简单来说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思想等。使用议论,往往会引人思考,让作品显得更深刻,更深邃。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的作品中很著名的一首词,而它出名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其中的记叙与描写自然而深情,更因为最后一句采用了议论的手法,富含哲理,让人感慨万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的开篇写“谁念西风独自凉”,刻画了一个自说自话的词人形象。接着使用描写,描绘萧条的秋景。在这样的悲凉之中,词人在夕阳西下默默思量。

深情为何呢?下片描写了赵明诚和李清照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让词人想到自己与妻子如今天人永隔,不禁感慨“当时知道是寻常”!

这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写出的名句,其实是由纳兰性德的血泪铸就的啊!他是芸芸众生的一颗沧粟,但他的情感代表了浩然宇宙的万千信徒。

所以,平凡的感慨,却能让我们读出海的深邃,山的巍峨,地的广博。

这不禁让人想到汪国真先生,他好多优秀的作品采用的都是议论的手法。

比如,他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在《嫁给幸福》中,写道:“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他在《山高路远》中,写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的山”。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分析一流词人纳兰性德作品的写作思路)(5)

山高路远

其实,不只是汪国真先生,舒婷、余光中、徐志摩等著名的诗人也很爱使用议论的手法。而作品之所以出名,一定程度正是因为诗的结尾部分采用议论手法。

如,“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所以,在创作诗词时,如果作品以记叙起笔,中间大多采用的是描写,结尾不妨使用下议论。这样写的话,可以让作品的立意更上一层楼。

结语

创作是不断摸索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向一流的人学习,成果会更显著。

纳兰性德的词作,真挚而感人,简单而严谨,作品中常常使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从上面来看,开篇以描写起笔的比较多,有助于营造氛围,创造意境。中间或记叙,或描写,更多是为了结尾做铺垫,让作品呈现自然之美。结尾或抒情,或描写,或议论,有助于深化主旨,留有想象空间,引人思考。

技巧易学,但真情难就。所以,掌握技巧的同时,还要善于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即使是平淡的言语,也会有千钧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