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城春秋粤语原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城春秋粤语原文(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古城春秋粤语原文

《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粤方言“游”音近“淫”,意同“荡”(玩),引申指交。《楚辞•招魂》云:“不可久淫些。”王注:“淫,遊也。”《列子•汤问》曰:“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杂游”即野合。《吕氏春秋••季春》云:“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高注:皆将群游从牝於牧之野,风合之。毕沅说:谓之遊牝者,以时方通淫,听其遊行,因以名焉。

《战国策•魏策》云:“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游”指游乐之所,亦即离宫别墅之类。《左传•成公十七年》曰:“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焉。”“游”实即奸宿。《史记•魏公子列传》云:“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游”意谓交。《越绝书》卷八云:“(句践)徙寡妇致独山上,……所以游军士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载范献子曰:“季氏之复,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启叔孙氏之心。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游”亦淫也。《太平御览》载傅母歌《雉朝飞》曰:“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都是交游玩弄之意。

古之“游女”即淫女,今日本语仍谓妓女曰“游女”。旧时贵州苗族有“游方”社交方式,有游方场或游方坡,旧称“摇马郎”。云南纳西族有长篇叙事诗《游悲》,表青年男女殉情故事。古意“游”、“淫”指性好多情,并无贬义。六朝民歌《孟珠》:“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旧时“游冶”意指狎妓。今粤方言仍谓浪荡子曰“周游诸野”。

参见篇目:《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声调用数码表示,近汉语拼音之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