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帝辛,又被称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上的纣王最后后悔了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纣王最后后悔了吗(颠覆你的想象一代人皇帝辛)

历史上的纣王最后后悔了吗

纣王,帝辛,又被称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有人说他暴虐苛政,有人说他不敬神明,有人说他亲小人远君子,有人说他懈怠祭祀,有人说极度奢靡建造酒池肉林只为享乐,有人说他荒淫无度,有人说他宠信妃子妲己霍乱朝纲,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乍一看,嘿,这纣王就没一点优点了啊,妥妥的昏君一枚呗,难怪人们常说周武王伐纣,是顺应天意,解救众生呢。

在这里,大军先不做任何评价,只用最常见的逻辑关系去梳理这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看看到底是否真的是这样。

‬荒淫无度

在后世人们记录的文字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大家都懂,就不做多解释了。

首先一个君主要达到这个评价,那么就代表着他后宫之中的女人肯定不会少。

而记录中的纣王妃子一共就两人,第一个是姜王后,与姜子牙属同宗,是纣王的原配。

第二个,妲己,又称苏妲己。是帝辛在征讨有苏部落时,抢回来的女人。

好家伙,这才两个女人就被说成荒淫无度了?那要照着这个标准来看的话历史上除了大明朝那个只娶皇后一人的孝宗皇帝之外其余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这么判才对,400多位皇帝呢?有几个敢说自己只有两个女人的?

但是显然这个证明力度还不够,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孩子的数量。

这都荒淫无度了,那么这孩子的数量也能从侧面去证明吧,古代可没有现在那么多避孕手段,一旦怀上,就只能生下来了。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帝辛拢共就仨儿子,这还是封神演义中流传出来的,分别叫殷郊,殷洪和武庚。

正史呢?就武庚一个。

难道上古时期生孩子真的这么大风险吗?作为一个君王竟然只有这么几个?

当然不是,接下来曝出来的消息可以说叫做实力打脸!

对比一下同时期作为西伯侯的姬昌,看看他有多少儿子。

根据正史记载,文王姬昌有十八子,分别是:伯邑考(姬考)、周武王(姬发)、管叔鲜(姬鲜)、周公旦(姬旦)、蔡叔度(姬度)、曹叔振铎(姬振铎)、郕叔武(姬武)、霍叔处(姬处)、卫康叔(姬封)、冉季载(姬载)、郜叔、雍叔、毛叔郑(姬郑)、滕错叔(姬绣)、毕公高(姬高)、原叔、酆叔,郇叔。

按正史记载对比,西伯侯十八比一吊打帝辛。

但是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事实,作为一个封地在西岐那种苦寒之地的诸侯,你哪来的脸生这么多?还各个都养活了,难道你想造反吗?

这周武王真不愧是不要脸到家了,自家兄弟算在一起十八个,竟然还有脸去黑人家帝辛,还恬不知耻地说人家荒淫无度?

那要这么说,他爹西伯侯算荒淫几个轮回的无度了?

这不就是妥妥的双标嘛。

所以,说帝辛荒淫无度,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不敬神明,懈怠祭祀

大家可能不太理解,这不就是不往庙里拜菩萨,不供奉香火了嘛,咋的,这也算罪?

不是的,当然不止这么简单。

在上古时期商朝,作为奴隶制社会的特色其中就包含了祭祀神明,讲究君权神授这个说法。

那个时候祭祀仪式可是非常隆重非常正式的。

不同于后世封建时期的节日祭祀或者改朝换代那种祭祀,上古时期的祭祀可谓是相当频繁,可以说跟吃饭喝水那样频繁。

祭品呢?很大一部分都是采取人祭!!!!!

对,字面意思,就是拿活人当祭品去祭祀那些虚无缥缈的神明,换以心理上的安慰,祈求神明让他们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是不是觉得非常恐怖?

恐怖就对了,奴隶制社会就是这么残忍,他们通常不把奴隶当人的,奴隶阶层可以说从出生开始就被打下了烙印,同那些战败部落被纳入奴隶的人一起来服务整个贵族阶级。

他们被当作商品,经常被那些主人们互相转让,甚至主人死了他们作为奴隶还得去陪葬殉葬,还经常被当成祭品去祭祀那些贵族口中所谓的神明。

像帝辛这种在当时被认为极其反智的做法,在我们眼里看来,这其实就是要打破阶级观念,努力废除奴隶制度,从而解放人类嘛。

但在当时那些贵族的眼里,帝辛就是一个反智之人,是帝辛要打破奴隶制度,颁布律法让人人平等,使得他们作为贵族阶级彻底没有了优越权,彻底没有了统治权,彻底丧失了对底层百姓的剥削!

这种仇,不共戴天!

所以照着这个思路去看,后面包括周武王,孔子门徒子贡,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无疑都在抹黑着这位历史上的伟大君王。

其中罪魁祸首当属周武王。

因为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这个商朝的终结者在各个方面都在不遗余力地抹黑着帝辛,导致后世子孙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免带有一些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段历史,以至于这位伟大的君王在经过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之后还有人在抹黑他,想想都觉得心酸。

可以说没有人皇帝辛这么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有利于民的改革措施,不出意外的话,恐怕在炎黄历史上那些璀璨一时的时代都将不复存在!

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帝辛时期是在公元前约1080年到1046年左右。

而在这个时代,处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边,同样存在着一个古老的文明,它的名字叫做印度。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东进攻破并占领了当时的古印度全境。

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创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名为梵天,倡导神御众人,神育世人,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和反抗神的存在。

以此为基础,他们创造了四大种姓。它们分别是。

婆罗门,一般指僧侣或者祭司,是神在世间的代言人,替神接受世人的供奉,颁布神的指令。顶级贵族。

刹帝利,一般指国王和武士阶级,作用是负责运行王朝的运转和保护婆罗门阶级。一般贵族。

吠舍,一般指的是平民,他们是唯一拥有经商权力的种姓,也是普遍从事日常工作的普通民众,负责缴纳税赋。

首坨罗,一般指的是奴隶,前二个阶级都可以统治或者奴役他们,他们从事着连平民都不愿意去从事的工作,并且时时刻刻都得接受贵族们的统治。

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有第五个种姓,他们由反抗婆罗门的人和因战争掠夺而来的奴隶组成。

他们被统称为达利特。

这个种姓的人,不配拥有任何工作,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记录在史书里面,他们认为,达利特人生来就是为了偿还前世所欠下的债的,所以怎么对他们都不过分。

而且,婆罗门还制定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严禁各个等级互相通婚,如果谁胆敢冒犯,那么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被纳入达利特种姓当中,彻底的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

而似乎运气这个东西始终没有眷顾到印度那边,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个种姓制度竟奇迹般的留存到了二十世纪,直到1947年的时候,印度政府才明文规定彻底地废除种姓制度。

换句话来说,这种种姓制度竟然统治了印度三千多年的时间!

恐怖不恐怖?

可能大家对这些名词不熟悉,没关系,对比周朝阶级制度一看就明白了。

周朝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天子,一朝的气运之子,自愿成为上天之子,讲究君权神授,代上天统御万民,人间至尊。

公,侯,伯,子,男。贵族阶级,由公到男依次递减的爵位等级制度,通常都是天子施政的帮手。也可以统称为,诸侯阶级。

像东周时期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国主们都属于诸侯这一级别。

然后就到了卿大夫,他们通常是帮助诸侯治理诸侯国的官员阶级。

但是也是固化阶级,因为那个时候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度,基本上做官的都是爹死了儿子上,与天子诸侯传位一样,世袭罔替。也可以算是贵族。

再者就到了士一级别。这一级别还不是平民,他们是家族中垫底的存在,但也不是平民可以染指的,至少他们比平民多了一个掌握了知识的技能。可以说是读书人。

百姓,农耕文明的特色民众,通常以耕地为技能,终日在田间劳作,换取微薄的果腹之食,经常要缴纳赋税,还经常受到贵族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奴隶,一般指犯了重罪和战争奴隶。作为为贵族服务的专用工具,从事各种有利于贵族阶级的工作,并随着祭祀的盛行,人们还残忍地把奴隶们当作祭品祭祀那虚无缥缈的上天,甚至有的贵族奴隶主们随着自身的死亡还会拉着大批奴隶陪葬。

其实周朝作为中国上古时期最后一个奴隶制社会来说,他的制度比印度的制度好不到哪里去,森严的等级之分,严重固化的阶级,使得底层人民彻底晋升无望,终日都是在底层之间挣扎徘徊,这样极度反人类反社会的制度恐怕只有那些贵族们才会拍手叫好,因为他们是享受者,他们是统治者。

那么,写到这里,大家还会觉得帝辛是那个懈怠祭祀的懒惰君王吗?

正是因为他独特的眼光,了解到了这种制度的弊端,为了子民考虑,他作为人间至尊,不得不以身犯险,以整个贵族阶级为敌人,为自己,为商朝子民,也为整个后世的子子孙孙们打通一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路,这就是当之无愧的一代人皇,帝辛!

‬亲小人远贤臣

这里的小人可不是后世我们眼中的那种无恶不作人品不好的人,当时的意思是指没有话语权的平民和奴隶。

贤臣就更好解释了,就是整个贵族阶级。

帝辛在位期间,试图打破这个贵族阶级固化统治的恶政,他不拘一格从底层提拔人才担任官员,行使权利,这在那些贵族眼中这简直就是在他们口中夺食,这是想彻底颠覆他们作为贵族的统治。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出自商朝的王族子微,子箕和比干。

两个因为叛国身死,一个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比干,也是大家熟知的传说中拥有七窍玲珑心的那位。

比干首先是商朝子民,那么按理来说应该食君之禄忠君之忧才对。

帝辛在得知西伯侯反叛以后,把他抓住准备利用律法来处理掉这个反贼。

人怎么做的,联合子微二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偷偷地把西伯侯放跑了,准备里应外合推翻这个帝辛的统治。

这不是叛国之罪是什么?放走一个公然反叛的反贼,恐怕在历朝历代都会被抓做典型,严格处置才对吧,怎么在历朝历代这种稀松平常之事到了帝辛这里就歪曲成了残害忠良,不辩忠奸了呢?

我只想说做人不要太双标。

‬酒池肉林,穷兵黩武

这就更搞笑了。酒池肉林的字面意思就不解释了,大家都懂。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肉的来源无非就是一些打猎而来的动物尸体。

商朝地处河南,虽然正好遇上第三次小冰河时期,但是毕竟还没冷到可以天然储存肉类的温度吧?

那么把肉挂在林子里岂不是过个一两天就得臭?

要知道腊肉腌肉的技术可是在宋朝才被发明出来的,那会根本没有很好的腌制和储藏技术。

难道帝辛就喜欢这臭臭的味道?想想都觉得荒唐。

酒池就更不用说了,那会处在小冰河时期,虽说可以以酒御寒,但是那会连吃的都不够了,哪来那么多粮食酿酒?

真正的说法是,帝辛为了解决吃的问题,听说在广阔的南方有着富庶的土地和数不清的粮食,所以才安排人专门挖了一个很大的池子,里面灌满水,用以训练士兵水性,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因为想要南下征战,就必须渡过长江这一道天堑。

穷兵黩武这还用说吗?最显而易见的道理,没粮食吃了,南下打仗抢人抢粮去,就这么简单!

‬宠信妲己霍乱朝纲

宠信妲己这个确实是这样的,这里还真没冤枉帝辛。

能不宠信吗?

帝辛在外征战的时候,都是妲己在家里帮忙管理内政,调运粮草,接收奴隶,她做的都是后方后勤的工作。

要不然你以为,光凭帝辛一个人在外辛苦奔波打仗,还得防贼似的防着那些王公大臣,怎么可能步步做到位呢?

而妲己这个时候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出了。

她本就是有苏部落的人,被帝辛征伐之后看上带回来的妃子。

从身份上来看就跟那些王公大臣们势不两立,帝辛自然是放心把家交给她的。

而妲己也是不遗余力地认真执行着帝辛的施政方针,在那些贵族眼里,可不就是霍乱朝纲吗,都快把他们贵族阶级都霍霍没了啊。

而且在这里还专门出了一个成语讽刺妲己。

牝鸡司晨

意思就是母鸡早晨打鸣报晓,抢了公鸡的活。

摇指妲己在帝辛外出期间以女人的身份管理朝政,不伦不类。

但是这脸简直不要打得太快。

再往前数个几十年,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还作为女将军外出征战呢,你说要让那位祖宗听到你们这么说,会不会真的连棺材板都压不住,直接来找你们算账?只怕到时候你们又要祸害一批奴隶咯!

‬商人不称周,不食周粮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帝辛与商朝王公和诸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公元1046年的一天,帝辛率领的商军和奴隶军团与以周武王姬发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牧野展开了惨烈的遭遇战。

可终究天不遂人愿,帝辛这一方那些奴隶的临阵倒戈,使得这位上古人皇输掉了这次战争,带着商军退回了都城朝歌。

而紧接着诸侯联盟在收编了帝辛自南方带回来的奴隶之后,却渐渐发现,他们带来的粮食不够吃了,如果不能攻破朝歌的话,那么这次讨伐就会彻底失败,到时候面临他们的,肯定是帝辛无情的清算。

周武王咬了咬牙,令姜太公私下联系子箕以及那位王室成员,打算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迎接武王入城。

千算万算的帝辛是真没想到,一些人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竟然可以这么不顾一切,丧心病狂。

就这样,城门被打开了,诸侯联军进城了,心灰意冷的帝辛踏上了鹿台,自焚于此!

但是兴高采烈地周武王和姜子牙终究还是没想到帝辛的声望会有那么高,高到他们嗓子都喊哑了,那些住在朝歌城的平民们就是不愿意听从他们的说法,甚至对他们恶语相向,反驳他们刻意抹黑帝辛的说法!

面对这些个啃不下的硬骨头,周武王和姜子牙合计了一下,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立帝辛的儿子武庚为王,继续统领商朝子民。

这样,那些百姓才最终得以罢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认同了这个周武王地统治,他们打心眼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商人,是帝辛的子民,他们不屑,也不愿意称自己是周人,就算是到死,也不愿意吃他周朝的哪怕一粒粮食!

这就是商人不食周粮的由来。

可见帝辛在他们眼中是何等的重要,是何等地伟大。

百姓都是漂亮淳朴的,只有你真正地为他们着想对他们好了,他们安居乐业了,他们才会从心底里认同你这个君王,愿意在这个君王的统治下长久的生活下去。

这就是淳朴,漂亮,简单的百姓。

君视我为手足,我必视君为腹心。

而周武王就只能灰溜溜地自显大度,带着人马返回西岐建立都城镐京,再也不敢打朝歌的注意了。

底层逻辑就是,苦寒之地西岐出身的周武王怎么可能会放弃当时最繁华的都城朝歌呢?有朝一日土包子进城还即将拥有房产证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还会回那个苦寒之地呢?

唯一符合逻辑解释的只有一个,朝歌太难啃,百姓不认同,甚至不惜以不食周粮来威胁他让他彻底断掉迁都朝歌的想法。

于是,觉得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的周武王只能再次装大度,让帝辛之子武庚继续统领商朝子民,还同时不忘派他的三个弟弟时刻监视着他们,以防他们反叛。

底层逻辑,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胜利者就算再怎么仁慈,也不会拿自己的利益去开玩笑,放过那些曾经与自己为敌的敌对势力。

周武王这一举动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你既然怕武庚叛乱,你不让他统领把他杀掉不就行了?留着他武庚对你周武王有什么好处?

只有真正说的通的解释就是,武王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彰显他仁德的名声,不得已在商朝子民的威胁下,捏着鼻子认可武庚这个统治者,毕竟他才是帝辛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商朝子民把武庚当作是帝辛的延续,愿意让他继续统领。

期间周武王私下里还对他武庚进行严防死守,不惜派三个弟弟在周边严密监视!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总得来说,那些史书上抹黑这位君王的言论,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却显得越来越站不住脚。

对比人皇帝辛做出来的丰功伟绩,他西周武王不过是开了历史的倒车,继续把奴隶制度贯彻落实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