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

渔 夫

黄芦①岸白蘋②渡口,绿杨堤红蓼③滩头。虽无刎颈交④,却有忘机友⑤,点⑥秋江白鹭沙鸥⑦。傲杀⑧人间万户侯⑨,不识字烟波钓叟⑩。

【注释】

①黄芦:枯黄的芦苇。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黄芦苦竹绕宅生”。

②白蘋:亦作“白萍”或“白苹”。一种水草。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四叶草、田字草,夏秋季节开小白花。唐代杜甫《丽人行》诗云:“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③红蓼:长于水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稍带红褐色,夏秋间开淡红色的五瓣小花,故又名“水蓼”或“水红花”。唐代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④刎颈交:生死之交,形容同生共死的好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与蔺相如关系有间隙。后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释前嫌,“卒相为欢,为刎颈之交”。

⑤忘机友:指没有机心的朋友。忘机即没有世俗的巧诈心思,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唐代王勃《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

⑥点:轻轻掠过水面。

⑦白鹭沙鸥:古代隐士常与鸥、鹭为友。

⑧杀:同“煞”,“很”的意思。

⑨万户侯:汉代封侯,大者食邑万户,故称“万户侯”,后泛指高官显贵。

⑩烟波钓叟:江湖边上的垂钓的渔翁。烟波,水波浩淼的意思。叟,指年老的男人。

【译文】

黄色的芦苇在江岸摇曳,无数白蘋在渡口水面漂荡;江堤上耸立着碧绿的杨树,江滩上平铺着一大片红色的水草。虽然没有生死之交的挚友,却有丝毫没有世俗的巧诈心思的伴侣,那就是在秋天江面上轻轻掠过的白鹭与沙鸥。那些人间的高官显赫,我都不看在眼里。你问我是谁?我只是泛舟在万顷碧波上的目不识丁的老渔翁。

摊破浣溪沙全诗的诗意 不识字的渔夫竟然傲杀万户侯(1)

【赏析】

细读此曲,一幅辽阔清丽的秋日江边风景图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金黄的芦苇长满了河岸,它们不断地随着微风摇曳;无数水草漂浮在渡口,它们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在水中柔弱地一动一动,惹人怜惜。江堤上的绿杨树叶在阳光下反射出闪亮的光,而远处的滩头上红色的水草茂盛地生长。秋江绿水之上,白鹭沙鸥星星点点;垂钓老叟持一支钓竿,驾一叶扁舟,悠闲地泛舟在浩淼烟波之上。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开篇两句,对仗工丽,“黄芦岸”对“绿杨堤”,“白蘋”对“红蓼”,“渡口”对“滩头”,这些植物名称与地名的结合没有一点突兀之感,给我们的感觉甚是自然。这首曲子的诗意也在它们的组合之间缓缓流淌。

毫无疑问,作者是一位天才般的画家,他对颜料的选择是如此地精心而又恰到好处。黄芦、白蘋、绿杨、红蓼,他选择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四种植物,黄、白、绿、红这四种颜色相映成趣,交织出一片灿烂美丽的风光,色彩明艳,为我们呈现出了色彩纷呈的水乡秋日风景,南方独特的秋之韵味也从曲中慢慢地溢了出来。江岸、渡口、江堤、滩头,这也是南方平凡普通的地方,不过却暗暗与“渔夫”这一身份相应,这些正是渔夫徜徉出没的好去处。这两句通过环境与景物的点染,我们不难想象渔夫在水乡美景中的生活——舒适自在,渔夫的形象也随之高逸、潇洒。这两句不仅写景如画,更为后文中更深刻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

摊破浣溪沙全诗的诗意 不识字的渔夫竟然傲杀万户侯(2)

在如诗如画的风景里垂钓,固然很不错,但一个人久了,未免孤寂,因此难免有人责问渔夫:“难道你没有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我们似乎可以听到渔夫爽朗一笑,做出令人诧异的回复。作者在这里是欲扬先抑,“虽无刎颈交”是故作反跌,“却有忘机友”才是真实的表现目的。

世人认为“刎颈交”朋友关系的顶点,但“刎颈交”总要先涉及名利,然后才能同生共死。而“忘机友”则更像陶渊明笔下那束与世无争、悠然盛开的菊花。不容置疑,在渔夫心中“刎颈交”固然可贵,但“忘机友”最为难得,因为毫无机心的朋友才能与渔夫的悠闲淡然的生活相应。在此两句中,作者暗暗地对“刎颈交”与“忘机友”进行了对比,读者成为天然的公正客观的裁判,当它们出现在我们眼前时,高下立分。渔夫的形象在继续生长,因为他有不同于世俗的真知灼见,他不染于尘的高洁气息逐渐弥漫开来。

摊破浣溪沙全诗的诗意 不识字的渔夫竟然傲杀万户侯(3)

不过,疑问接踵而至,渔夫说自己有胜过“刎颈交”的“忘机友”,就自然有人询问人在哪里。“点秋江白鹭沙鸥”一句实是渔夫的回答。渔夫面对人们的疑惑,把手指向绿水碧波上白鹭奋飞、沙鸥翔集的情景,于是我们恍然大悟。此一句是全曲的关键,蕴含丰富。“秋”一字看似无关紧要地修饰了“江”,但其更点明了时节,使得全曲的景物环境都有了时间的依托。“点”一字独具匠心,在此用作动词,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白鹭、沙鸥轻轻掠过水面的情形,生动具体,跃然纸上,并渲染了安静祥和的环境氛围。此一句虽是回答,也从侧面描写了江水之上的风景,开头两句尚在岸边,此句则由近及远,像是一组电影镜头转向了远方,意境开始阔大。

渔夫鸥鹭安详平和地相处为伴,天人合一的至境慢慢地显现出来。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知音难觅,渔夫找不到真正的“忘机友”。此一句与“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句无问却有答,设计精妙,令人赞服。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更像是作者的自白书和宣言,掷地有声,人间的万户侯在我眼中粪土不值,而我只是江上垂钓的不识字的渔翁。元代统治黑暗,科举制一度被废,许多读书人被迫走上归隐之路,成为渔樵。才华横溢却无用武之地,反而不如不识字的人逍遥快活。这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对“万户侯”的鄙视态度。“傲”一字既表达了作者保持高风亮节的决心,也有消极避世的思想蕴含其中。

摊破浣溪沙全诗的诗意 不识字的渔夫竟然傲杀万户侯(4)

“不识字烟波钓叟”一句意境宏大阔远,浩淼的江水上独立一泛舟垂钓的渔翁,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这里渔翁与作者合二为一,渔翁的形象变成了作者的形象,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不识字”显然不符合作者满腹才华的实际,这是反讽的巧妙运用。作者希望像目不识丁的渔夫一样,过悠闲自在、闲适恬淡的生活,纵情山水,放浪形骸之外。但“不识字”也暗含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懑不满,这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高洁骨气,以及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沉重阴影,宣泄了他们心中的不平之气。

白朴在幼年时遭受国破家亡的灾难,立志终生不仕,此曲子正是他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缩影。作者在曲中描绘逍遥自在的渔夫生活,表达了他对归隐遁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中功名利禄的否定。(元曲精华评析,解放军出版社,第72页)然而,现实中的渔夫生活并没有作者想象的美好,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美化、理想化。“渔夫”这一意象自《楚辞》起就有遁世隐者的形象,因此也成为作者的理想追求。“渔夫词”是表现渔夫生活的诗歌,始于唐代。唐宋的“渔父词”多表现渔夫的悠闲超脱,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会合一的思想蕴含其中;而到了元散曲则更偏重于对社会和人生的抗争。此首曲子兼而有之,可谓两者的统一。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独特的人生追求难以分割。

摊破浣溪沙全诗的诗意 不识字的渔夫竟然傲杀万户侯(5)

摊破浣溪沙全诗的诗意 不识字的渔夫竟然傲杀万户侯(6)

这首曲子开始两句意象清新秀丽,色彩鲜明,写景如画;尔后意境渐阔,兴象狂豪,感情明快。整首曲子语言凝练而简洁,清新而又通俗易懂,在清新恬淡的风格中时时流露出高洁与凛然的风骨,兼具婉约豪隽之长。作为白朴散曲中的名篇,这首曲子颇能代表作者的人生思想和艺术风格。此曲历来为曲家赞赏,《中原音韵》从音律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大加赞赏;明代文学大家王世贞称此曲前两句为“意中爽语”,对其评价也甚高。此曲不愧为元曲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