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里,有四首船歌比较出名,一首是郭颂唱的《乌苏里船歌》、一首是印度尼西亚的《星星索》、还有一首扶桑小国的《拉网小调》,以及电影《八两金》的插曲《船歌》,我一直认为这四首都是民歌,结果最近才发现,罗大佑给《八两金》的插曲《船歌》居然是他自己写的。你不得不说,这首歌当做民歌流传也毫无违和感。
香港文艺片的导演屈指可数,当然我并不认为王家卫是文艺片导演,他另外再说。在新浪潮时期,我觉得能称得上文艺片导演的也就这么几个人:谭家明、许鞍华、张之亮、严浩、张婉婷、关锦鹏、尔冬升等等。王家卫之所以我要把他排除开外,是因为他是这个几个人当中名气和类型就特别不同的,他当然也是文艺片导演,但是他也曾经很商业。
今天,这些导演都基本处于退休的状态,当年很少有票房特别出众的,《新不了情》应该是个意外。从小看惯了香港电影的江湖风云,飞天遁地,静下心来看文艺片,真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节奏慢,很多人不习惯了。
不过我个人倒是对张婉婷的系列电影很喜欢比如《秋天里的童话》有钟楚红和周润发,这是她移民三部曲之一,还有《非凡移民》和《八两金》,最让我意外的是《八两金》。
虽然大哥大洪金宝能文能武我早就不惊讶,他的《七小福》也不比《霸王别姬》差,虽然有人说格局小,但是能拍得如此细腻生情,张婉婷的功劳不小。
于是才有二人再度合作《八两金》,关键是八两金的女主角是年轻时期的张艾嘉,虽然洪金宝也曾经在《最佳拍档》上和麦嘉一起跟张艾嘉打情骂俏,无厘头和搞笑,但是二人单独言情文艺,还是让人觉得非常难得。
其实,张婉婷很喜欢描写漂泊的不安和乡愁的依恋,感情只是中国式的一种宣泄,更多还是归属和找寻迷失的自我。
不管是《非法移民》还是《秋天里的童话》,而到了《八两金》里面,依然是这样的延续。
当上个世纪《北京人在纽约》热播的时候,其实张婉婷已经完成了这种自我认知。只是今天年轻人很难有当时的那种共鸣。
今天我们不知道是否还有人羡慕出国,但是我们知道,守土重迁的中国人早就没有那种意识,乡愁总觉得八零后之后,会越来越淡,大家在三四线的城市长大,再也不会选择终老,虽然记忆里的美好,永远挡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诱惑。
假如你可以衣锦还乡还好,但是如果跟洪金宝演的猴子一样,特色岁月期间一声不吭离别家乡汕头台山偷渡赴美,立誓再也不回中国。16年来,他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小聪明和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地做着的士司机,可是攒下的积蓄却是有限,不过身体倒是发福不少。熬不住思乡之苦下决心回乡时,他向伙伴借下八两金(金手表、金项链),又买大大小小物件若干好“衣锦还乡”。
人出去就能成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努力你应该会成长,外出也能见点世面,但是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而且很多贼压根没有吃到肉。
回到当时的国家,又觉得没有外国发达,如果是今天他们回来,仅有的优越感都会被打掉,反倒是留下来的,再怎么都开始逐步变得更好一些了。
他得到什么呢?其实一直在失去,失去了自己的家,失去了青梅竹马的爱人,失去那种乡土人情,也失去对自己家国的信心。当《船歌》的第一句,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唱出来的时候,那种鼻尖倏地一酸,张艾嘉演的乌鸦婆终究没有跟猴子再续前缘,这反而更加真实。
他们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却不见得都紧跟着时代,选择这个东西,一旦做出来,你剩下的就听天由命了。
无论怎么样,猴子和乌鸦婆都不能用对错来对他们进行定位,只能说,时代总会留下很多遗憾和迷茫,但是后来人,未必能完全理解。这部戏不剧透,有耐心地看完,洪金宝不动武还很感人的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