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实习生 刘星宇

老成昆铁路通过的区域地质环境极为恶劣,曾被外国专家称作是“筑路禁区”。在那个装备技术落后的年代,建设者只能凭借血肉之躯去挑战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世界铁路筑路史的奇迹。

成昆铁路背后的故事和艰辛(记者手记重返小相岭)(1)

小相岭隧道

根据资料统计,在老成昆铁路建设期间,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铁道兵战士牺牲。老成昆铁路与美国宇航员登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新成昆铁路线路走向大致与老成昆铁路一致,其地质复杂程度与施工难度、风险等均为国内屈指可数,难度可见一斑。

在老成昆建设者精神的指引下,小相岭隧道的建设者勇担历史使命,让曾经停留在纸上的设计,得以实现。

贯通二字谈何容易?5000余名建设者,历时6年多,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将这条“咽喉”隧道打通。

成昆铁路背后的故事和艰辛(记者手记重返小相岭)(2)

中铁二院成昆线隧道专业设计负责人刘志刚

预约中铁二院成昆线隧道专业设计负责人刘志刚的采访时间过程很曲折,他一直奔波在项目和单位间,最终趁着他回单位的间隙,抽出了一个小时面对面进行了采访。时间短,工期紧,采访刚结束,他又马不停蹄返回到项目上。

小相岭隧道工区的技术负责人何亚涛从毕业不久就来到项目上,婚后跟妻子聚少离多,逢年过节都是项目上度过,很多个春节也没能回家,对这名甘肃的小伙子而言,远方家人默默地支持是他坚守的不竭动力,零差错、零失误、零安全事故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他要向大凉山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为后期运营打好基础。

俩人回想起参建的经历,都倍感自豪。刘志刚和何亚涛两人是新成昆铁路所有青年建设者的缩影,他们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业务技能,高质量推进着施工,书写着自己与新成昆铁路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