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1)

洑溪吴氏宗祠

洑溪村位于乡境西部,东与潭山村交界,南与平溪相连,西与石井毗邻,北与潭山村接壤。村委会驻地洑溪自然村距镇政府驻地集镇0.5公里,距县城23公里。全村总土地面积11平方公里。

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2)

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3)

中厅和下厅之间是一大天井,约100多平方米,全是方石铺地,天井左右各有高约1.8米、直径1.2的米陶瓷大园缸一只,系明初之物,左为清水缸,倒入水后长时间清澈见底,右为浑水缸,清水倒入后,不久即浑。缸体外面四方为春桃、夏莲、秋菊、冬梅四种图案。

下厅有四方石屋柱四对,大门口呈八字形,有六方石屋柱一对,其上方各有玉雕花梁托。大门的上方挂有“吴氏宗祠”大匾一块。祠堂前大门前左右曾各有石狮一尊,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雕刻,为族人九烈、治平、务民、顺民捐赠,现安放在县城岳王庙门前。为保持祠堂原貌,族人珊公后裔又捐献新狮一对,仍安置在大门前。大门墩是长方形大石块。雕有麒麟、蝙蝠、云纹等花饰,其上各有石鼓一面,亦雕花纹,推其年代当为明天启年间石刻,但可惜一对石鼓于2012年上半年被外人盗走,不知下落。门前是一片半圆形的开阔地,全用大方石铺地。开阔地前有长流溪水绕过,溪水的前方有月形池一只,养有草鱼。据传门前曾建有望月台一座。

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4)

祠堂前左侧原有石雕牌坊两座,后被毁。祠堂下天井回廊内有石碑数块,最早一块石碑为明嘉靖三十三(1554)年记杨德嵩等塑康王太保圣像一尊及石台一座事,其余分另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吴氏宗祠门前观月台立之乐助碑、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重修吴氏宗祠之乐助碑、清嘉庆二年(1797)吴氏育人之乐助碑,还有两块年代久远字迹不清,无从考证。后三块石碑都镌刻有捐资人名及捐赠银两数两,这些石碑见证了祠堂的古老。

祠堂左侧为三进式“崇义堂”,面积约有1200多平方米,上厅安放神位。上、下天井两个,中厅的顶棚上雕刻有“顺治通宝”和“崇祯通宝”钱样,寝堂亦雕有龙凤及各种花纹,两旁有倉房、厨房,。

2006年12月,吴氏宗祠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石碑。

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5)

洑溪吴氏历史名人

洑溪吴氏一族,人才辈出,自宋以来(含迁洑溪之前吴氏科举人士),出进士36人、贡士4人,举人20人。在当代,获大专以上学历者更多。

古代名人:吴宗武、吴之才、吴甘来、吴泰来,其中吴甘来《明史》有传。

吴宗武

元朝昭毅将军、太平候。

吴之才

洑溪村人,明万历二十年(1591)恩选廷试第一,曾任怀宁县令,对奸吏贪官绳之以法,宽税赋,恤民情,为地方称颂,后官至西安府同知。由于为官勤政、廉洁奉公、处事为民,受封为奉政大夫。娶妻刘氏,生四子:长子吴泰来、次子吴甘来,三子吴庆来(早逝)、四子吴元来。明天天启七年(1627)吴泰来、吴甘来同中举人,后又分别中进士。兄弟同官京师。

吴泰来

吴之才长子,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官任南京大常寺博士、礼部员外郎,与弟吴甘来同官京师。吴甘来为国尽忠后,回家奉侍老母以尽教。兄弟一尽忠一尽孝,忠孝传家,在乡里传为美谈。

吴甘来

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6)

吴之才次子,吴泰来之弟,字节之,号和受,别号苇庵。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元年(1631)。中进士后,被授予中书舍人,历任刑科(刑部)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户科给事中等职。

吴甘来4岁时,在父亲的口授下读诗文,隔十天半月,背起来不错一字;同其它孩子做游戏,他总是站在中间作指挥。5岁送他到私熟读书,不到几个月,一天就能记诵几百字;教他对对联,也能随意对应;还能辨认出《南京云台图》上的20将。每每从私熟归家,还要挑灯诵读,午夜不休。

年轻时曾游览县内尉山,拜谒了梅子真墓,非常慕仰梅先生,故与同志所结的诗社,命名尉山诗社。崇祯元年(1628)进士及第后,授中书舍人。崇祯五年考选改任刑科给事中,授南京太常寺博士。一年之内,即上书数十次,对国是、人才、民命等陈述已见,据理力争,不避权贵,为百姓所称道。

在父亲为政的影响下,吴甘来也非常关心百姓疾苦,痛恨贪官污吏、封建军阀的倒行逆施。崇祯七年,西北大旱,赤地千里,陕西、山西的乡民,吃蓬草、啃树皮、观音土,甚至幼年人或独行人也有时被饥民吃掉。于是吴甘来奏请皇上发放粮食,以救灾民。有一天,皇帝朱由检问当时的户部尚书倪元璐军饷的数目,在旁边的吴甘来说,军饷的数目我很快就可以查到。但我所忧虑的是,军队听到起义军来了就逃之夭夭,而百姓听到起义军来了却欢天喜地。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有没有军饷,而是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当前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减轻税赋,笼络人心。

江西全省吴氏宗祠(江西省宜丰县---洑溪吴氏宗祠)(7)

崇祯十二年秋,主试福建,诸弟子送见面礼金,一一谢绝。崇祯十三年,因典试过劳,旧病复发,上疏告假回乡休养。此时家乡连接两年歉收,饥荒瘟疫并行。吴甘来倡议施粥以济,救活了不少百姓。

崇祯十五年九月,推补刑科给事,不久又升为兵科左给事。这时,漕饷因运河阻塞,滞阻违期,于是他又上书请求疏通运河以解国难民困。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死于煤山。直言、爱民、忠君的吴甘来,焚香向北方再拜,然后佩带上阵,与起义军决战,在战败后自已上吊而死,以表殉国之心。临死前留下3封遗书,给其兄弟子侄和小妹,还有一首绝命诗。留给兄泰来的遗书说:“临死前一日又与兄决别,语云:事亟矣,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读圣贤书,便知义无所逃。……事君爱亲,生死一致……弟为君死,兄为母留,殊途同归也”。又遗书侄子家仪说“四大皆假,(我死后)不须殡殓,付之一炬可矣,不得斋醮”。留绝命诗云:“到底谁贻四海忧,疾雷悄悄罢城头。君臣义命乾坤晓,狐鼠干戈风雨秋,极目河山空泪洒,伤心仁义一身周。信知世局难争讨,漫取忠肝万古留”。

吴甘来殉国难后,家僮扶着棺木,归葬于宜丰老家。同年五月,南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次年福王赠吴甘来为太常寺正卿,谥“忠节”,予以祭葬,建祠崇祀。清朝顺治皇帝,也对他大为赞赏,颁旨表彰称吴甘来“居心忠孝,秉性端良”,赐谥为“庄介”,御赐祭田70亩,春秋两祀,又准荫一子入国子监,吴甘来后裔因之也多有发达。

吴甘来因大忠大烈大义之举,名留《明史》并列传。

秀美潭山-熊先生 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