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謇拿笔站在书案前,周围的人表情严肃,都神情专注地盯着这位末代状元手中的笔,张謇稍作停顿,笔如游龙,写下了最后一份封建帝国的退位诏书-《清帝退位诏书》。张謇,这位末代状元,藉由一封退位诏书,亲自将末代帝国送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中,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清帝退位诏书是谁写的(你知道清帝退位诏书由谁所写吗)(1)

宣告退位时的皇帝溥仪和摄政王载沣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日)生于江苏省海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去常乐镇),同治十二年(1873年)归籍通州。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江苏五才子”之一。

不知道当张謇在书写清帝退位诏书时,烛光下的幼童苦读,金銮殿中的策试问对可曾浮现在他脑海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忧国忧民的意识,对前景的谨慎乐观肯定在他心中升腾。

清帝退位诏书是谁写的(你知道清帝退位诏书由谁所写吗)(2)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

他的下笔,割断了自己的过往,也割断了中国的过往,清朝,这个发迹于白山黑水的末代帝国,在走过268个春夏后,终于迎来了它的宿命,以幼儿进关始,也已幼儿灭国终,268个年头,终于走到了结局。然而,这结局,相对于其他朝代,其他国家,也算格外恩厚了。

根据《清宣统政纪》记载,中华民国给了清帝如下优待:

甲、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今因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者如左:

一、与汉人平等。

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biàn)俸饷,仍旧支放。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以上条件,列为公文,由两方代表照会各国驻北京公使,转达各国政府。

清室应该感到庆幸,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中华民国在善待前朝的礼节方面,开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不究遥远的过往,单说6年后的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一家满门罹难,那可是统治了俄国三百余年的诺夫曼王朝。

清帝退位诏书是谁写的(你知道清帝退位诏书由谁所写吗)(3)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福(修复图)

古今中外,改朝换代,充斥了太多的血淋淋。宋齐梁陈,无不以前朝皇室尽灭作为新朝的开端,即便知识分子普遍向往的宋朝,孟昶,李煜、钱淑也不得善终。与这些对比,清室是何其幸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距辛亥革命已近110年了。以清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土中。但是,透过历史,在故纸堆中找到那久远的退位诏书,仿佛听见黄钟大吕仍在敲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愿那不堪回首的过往,永远不再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