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广大人民的智慧成果和历史积淀形成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有关话本剧本及民间传说整理编著而成。《三国志》是《史记》,《汉书》之后的第二本纪传体断代史书,是西晋时期的史学家范晔编著而成。

数十年之后,由南朝宋国史学家裴松之进行了补注,增加大量的史学资料,尤其是蜀汉时期的史料居多,将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故事,神奇轶事补充进来,增加了可读性。蜀汉时期,尤其是诸葛亮治蜀,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和传奇故事,增加了许多神话色彩。

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三国演义家喻户晓)(1)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在巴蜀川藏云贵等少数民族地区至今流传着有关诸葛亮的神话传说。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在民间口口相传,愈传愈奇。在唐朝就有许多有关诸葛亮刘关张等文学作品出现,李白、杜甫等唐朝大诗人都写过诸葛亮等三国人物的诗作,到了两宋时期,就出现有关三国的文学作品大量增加,最著名的就是苏轼的《赤壁赋》。宋代民间艺人的表演说唱,使三国故事妇孺皆知。

到元朝时已经有三十多种三国的剧目剧本平话等,其中戏曲就有《大刘备》、《襄阳会》、《骂吕布》、《赤壁鏖兵》,《全相三国志平话》是民间传说故事合集的完整平话,并保存至今。

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三国演义家喻户晓)(2)

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故事流传一千八百多年,经过平民百姓、民间艺人以及学者文人文学大家的集体创作,通过元末小说家施耐庵、罗贯中整理编写再创造形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保留大量的历史知识,有许多章节内容直接取自于《三国志》史书。

《三国演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内容是传播历史最长、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历史人物及事件,通过民间艺人戏曲等形式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深入人心。是历史上其受众群体最多,对生活、思想、文化、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故事内容。

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三国演义家喻户晓)(3)

《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影响更为深远。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通过戏曲评书电影、电视等手段,人人心目中都有一段三国故事。也使三国历史和人物成为最熟悉最了解的知识。无论是在政治、历史、文学、谋略、军事等等各方面,研究三国绕不开《三国演义》,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超越了任何一部史书。

三国人物已经超越了历史被神圣化或妖魔化。关公名羽字云长,被封为寿亭侯,谥号壮缪侯,被称为武圣,民间供奉为武财神。被历代帝王奉为忠义之士给予崇高的封号,宋代被追封为公、真君、王,元代追封为真君、帝君、天尊,清代追封为关圣大帝,被赋予更多的名号尊称。道家奉为关圣帝君。因而民间称关帝爷,多地建有关帝庙。是历史上给封号最高的人物,其神话传说、传奇故事,不胜枚举。其历史真实的形象和事件成就被掩盖,或被忽略了,也许是《三国演义》造成的。

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三国演义家喻户晓)(4)

关公读《春秋》像

曹操,字孟德,东汉献帝时丞相,魏国的奠定人,被后世污名化妖魔化,成为奸臣、坏人的代表和象征。以其奸诈狠毒著称,其座右铭为“宁使天下负我,不使我负天下人”。曹操留下了骂名千载的命运,虽经过历代史学家学者的纠正和评判,但难以改变和扭转固有的认识。完全脱离了历史本来的面孔,从道德人格方面去认定评判曹操的为人,已经忽略了其政治家、诗人的形象。

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三国演义家喻户晓)(5)

曹操雕像

诸葛亮,字孔明,蜀国丞相,成为智慧的象征和代名词,其神机妙算,军事阵法,叹为观止,锦囊妙计成为人们向往的谋略,其仙道之法几乎成为神人。尤其是在治蜀期间,促进了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融合发展,有些是开创历史的举措,留下了美名和传奇,越传越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