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购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进为退懂舍得之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进为退懂舍得之道(轻松一课退避三舍)

以进为退懂舍得之道

点击图片购买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迫害,流亡国外。后来,他逃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一天,在宴请重耳的时候,楚成王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将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大王也不缺,叫我拿什么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如果托大王的福,我真能回国做国君的话,我愿意跟贵国和平相处,世代友好。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 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重耳在外流亡19年后,真的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不久,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非常想建立自己的威望,成就统一霸业,于是派兵去支援宋国,楚军和晋军在战场上相见了。楚军气势很盛,主动向晋军进攻,晋文公命令军队后撤。有些将士想不通,他们说:“我们为什么还没交战就撤退呢?这不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大臣狐偃解释说:“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我们国君,国君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如果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信守诺言啊。要是我们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也不迟。”晋国退了九十里,到了城濮这个地方才停下来,并布置好了阵势。楚军以为晋军害怕,骄傲起来,就轻率地发动了进攻,结果被晋军打得大败。

晋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确立了强国的地位,晋文公后来终于成为中原的霸主。

文丨百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