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最近,看到这样令人气愤的一幕:

陕西宝鸡某医院,一位身穿红衣头绑马尾辫的女孩,正对着身边的妈妈拳打脚踢。

踢一下,扇一下……足足七八下。

嘴里还念叨:“打死你!”

女孩气焰嚣张,步步相逼,逼得妈妈节节后退,吓坏身边不少围观的人。

这对母女之间究竟有什么怨什么恨,女儿竟对妈妈下此狠手,如此大逆不道?

据知情人爆料,原来是女孩想喝饮料,让妈妈去买,结果没买成。

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彻底激怒了女孩。

了解到实情,再回想女孩的所作所为,我的心里瞬间不是滋味:

看她的样子,已经和妈妈差不多高了。

明明是最亲的人,却对着妈妈下着最狠的手。

而妈妈,全程没有任何反抗,被这么打骂,还忍气吞声,不敢对孩子说哪怕一个“不”字。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狂妄自大、不知感恩的孩子呢?

想起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话: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孩子的问题,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教育。

每一个被养废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1)

一个家最大的不幸

就是养出目中无人的孩子

记得去年春节回老家,遇到表哥的小儿子。

那小孩也就十来岁,说话痞里痞气,遇到长辈也不懂打招呼,谁挡道他就吼谁。

表哥见怪不怪,非但没教他要有礼貌,还问他钱够不够出去外面耍。

不问还好,一问孩子就狮子大开口,想讨多五千买新手机。

甚至转过来要在场的长辈,包个大一点的红包给他。

他的所言所行,我至今难忘。

也许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家里没规没矩问题不大。

但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只考虑自己,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又会是何种作为?

《变形计》里一位14岁的富二代。

脾气暴躁,气焰嚣张,一看到不顺眼的人,就忍不住一个巴掌扇过去。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2)

对亲生妹妹,也丝毫不客气。

有时家里只有她和妹妹两个人,妹妹喊“肚子饿”,她理都不理,一句粗口回敬。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3)

还有,虎扑网上有一段视频,一度引发热议:

男孩喊两个朋友到家里玩,爸爸嫌他们在家里玩得晚,便好心提醒。

话还没说话,就被男孩赶了出去,嘴里还不停地叫嚷“滚出去”。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4)

只要爸爸一开口,他就喊得更凶。他还拉扯着爸爸的衣服,将爸爸的头直接按在墙上,用胳膊紧紧勒住爸爸的脖子。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5)

甚至还把爸爸按在地上揍打,打开饮料盖往爸爸身上淋……

爷爷闻讯,屡次打开门劝阻,都被男孩一脚踹回房间,摔门而去。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6)

他们面对至亲至爱之人拳头相对,毫无疼惜、敬畏之心。

试想一下,这样的孩子离开家庭,走上社会,能懂分寸,辨别是非黑白吗?

同样都是孩子——

有的知书达礼,人见人爱;有的却蛮横无理,人见人厌;

有的尊重别人有同理心;有的却目中无人,自私地只考虑自己;

有的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有的却任性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点边界感。

作家玖月晞有句话讲得特别好:

“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

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付出一切,却培养出了一个“仇人”。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7)

父母的娇纵

毁掉的是孩子一辈子

网上曾有个关于“一颗糖”的故事,每每想起都觉得无比唏嘘。

冬天的夜里,3岁的皮鲁和妈妈一起去朋友家做客。

回到家后,他发现手里一直拽着的糖果不见了,那是妈妈的朋友送给他的,家里没有这样的糖果。

心爱的糖果不翼而飞,皮鲁心里特别着急,开始哭了起来。

不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劝,甚至承诺第二天给他买最喜欢的玩具,皮鲁还是拼命叫嚷着:

“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边说边在地上打滚。

怎么办呢?无奈之下,全家人只好倾巢出动,戴上照明工具一路沿途来回进行地毯搜索。

该找的地方都找了,糖果还是没找到。

看着哭得死去活来的皮鲁,妈妈别无他法,只能半夜里硬着头皮敲响朋友家的门,为皮鲁讨个糖吃。

后来,皮鲁长大了,看上了一个女孩。

可对方并不喜欢他,拒绝了他。

这次,皮鲁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在地上打滚不停地闹,而是拿起刀往自己的手腕划去……

抢救成功后,死过一次的皮鲁依旧念叨着“死”,开始绝食。

父母不停地劝,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以后不怕没有好女孩。

可皮鲁的回应始终只有一句:“我就是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父母无底线的纵容和溺爱,不仅按下了孩子成长成熟的暂停键,还会害了他的一生。

当年的“留日学生刺母案”的孩子就是这样。

从小被娇纵惯的他,欲望越滚越大,在全家掏钱支持他留学后,提出要更多钱。

妈妈不堪其扰,拒绝了,直接挂掉他的电话,随口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没想到,他真的就在下机场见到妈妈后,拿刀连捅妈妈几刀……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8)

如果父母们,都懂得在孩子无理取闹索要时,坚定地告诉他“没有了”;

在孩子提出远超家庭能力范围的要求时,清楚明白地说“不行,因为……”;

在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举止后,严肃地管教。

这世上一定会少很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无法无天、无知无畏的“白眼狼”。

李玫瑾教授就说: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深以为然。

小时候,你偏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事事顺从,恨不得为孩子倾其所有;

可孩子长大了,只会责怪你,把他养成不禁风雨的花朵,更会痛恨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一切。

一时的溺爱,看似是呵护了孩子,实则却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9)

真正的爱

都带着狠心的远见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不要剪断了孩子的翅膀,还怪孩子不会飞翔。

更不要用溺爱、娇惯养废了孩子,却哭喊着骂孩子“怎么就生出你这样的白眼狼”。

高尔基说,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真正爱的教育,是未雨绸缪,是以孩子的未来为教和育的前提。

如何培养理性,懂分寸、讲规矩的孩子,有远见的父母起码要做到这3点:

1. 树立原则,懂得向孩子说“不”

之前看过一位妈妈的分享,很有启发。

每次带女儿外出逛街买东西时,她都会提前跟女儿沟通:

出去买玩具,只能买一样,而且不能超过50块钱;

如果想买的很贵,那这个50块钱可以累计起来,等下次凑多点钱再买。

女儿一口就答应了,可一到商场,玩具琳琅满目,女儿很随意就买下了一个布娃娃。

等看到更好的东西时,得知已经不能再买了,女儿便大哭了起来。

面对这个情况,妈妈先安抚女儿的情绪,然后态度坚决地跟女解释原因,明确拒绝女儿的要求。

一番引导后,女儿慢慢平复下来,也不再哭闹了。

李玫瑾教授说:“没有被拒绝的孩子,容易被宠坏。”

想要孩子懂规矩,不无理取闹,父母在他小时候一定要开始懂得立规矩,适当拒绝他。

只有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及时说“不”,才能确保他真正长大成人。

2. 适当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在书中举过这样的例子。

如果跟孩子讲,这杯水很烫,摸了会烫手。如果孩子坚持要摸,父母不用把杯子拿走,就让他摸。

孩子觉得烫,就会把手收回来。

等他烫了两回,下次还有冒热气的东西,他就会躲得远远的。

其实这就是“自然后果”。

沈教授说:

“对于这种会产生自然后果的问题,父母一定要忍住,让孩子去尝试、去试错。

否则我们把这些问题都避免掉,孩子就很难成长起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试探中一点点认知世界,当他做了某些事情,得到了相应的教训后,会意识到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

让孩子自己感受后果,联系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好过父母在他身后说的一万句道理。

3. “狠心”让孩子吃点苦

天津和平5名孩子,一放假就被父母送去参加社区举办的快递驿站实践活动。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10)

父母看孩子平时在家要么就是玩游戏,睡懒觉,决心“逼”一把,推他们出去历练。

酷暑之下,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着冷气,或看电视度日。

只有他们,顶着大太阳,收件、派件,送货上门。

比起别人,他们“苦”,但父母的“狠”,换来的是孩子对生活的珍惜,对父母的感恩。

主持人白岩松表示,想养出优秀的孩子,就要狠心让他吃苦,不能心软。

吃得了苦的孩子,生活才有担当,给他铁肩,他才有责任感。

平时多让孩子做家务,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体验一下劳动和付出。

小时候给孩子扎的“针”,才能在将来,成为他飞翔的“翅膀”。

父母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教育最大的失败)(11)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更是影响孩子一生走向的学校。

身为父母,总得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当下。

终有一天,孩子要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等待他的,是残酷的现实,或美好的未来,一切取决父母的教育。

若不能养他一辈子,就别从小如此娇惯他。

有原则的爱,适当的管教,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走向成熟、幸福的人生彼岸。

作者: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