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全解①:第一计 瞒天过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诸葛亮36计全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36计全集(三十六计全解)

诸葛亮36计全集

《三十六计》全解①: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准备得充份了就容易麻痹懈怠,经常见到(习以为常)的事情就往往很少去怀疑。真正厉害阴谋是藏在看似公开的事情里面,并不是跟公开的事物对立的。越是公开的事,越容易隐藏巨大的阴谋。

【扩展阅读】此计讲得是人性的弱点,大众的思维习惯(惯性思维)。成功败于思维松懈,事故产生于麻痹大意。

现实中很多的现象是准备并不周到就松懈了,并不是经常见到的事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事情就习以为常,麻痹大意了。然后产生了损失,甚至是发生严重事故。

所以在商业行为中,不能以为自己准备充分了就麻痹懈怠,对于自己事业有于的未深知事物要保持警惕。同样,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不要因为觉得对方的实力和准备充分就过度恐惧,机会往往就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做品牌的策略目的就是要做到让客户“常见不疑”。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译]好的计谋,不是完全在隐秘的地方施行的,才能让人防不胜防。(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完全见不得光的计谋失败的概率大。)

【古代案例】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译]隋朝建国九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