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世界,灾难面前,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我们体验了生命的脆弱,也感受了生命的可贵,我们既体验了生命的渺小,又感受了生命的伟大。

生命是一本无字的大书,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复旦官微推出特别策划,邀请文社理工医的老师与读者一同“阅读生命”。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地球,如何在特殊的生命体验中阅读?如何阅读中升华生命体验?如何理解阅读的意义,如何诠释人生的使命?

今天,和复旦网红老师一起阅读生命这本书!

世界读书日是在哪一天(今天世界读书日)(1)

解锁复旦“男神”熊浩

熊浩,网红老师,复旦大学副教授,分别获得华东政法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熊浩的主要成就在法学上,他是毕业于香港大学的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浦江学者,哈佛大学必修谈判课主讲人。

大家之所以能够认识到他还是应为他先后参加过很过的电视剧节目,其中有《我是演说家》《一站到底》以及《奇葩说》等等。而且在每个节目中熊浩都是焦点般的存在。《一站到底》战神,《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等等。

熊浩在《奇葩说》第一期节目中,连对方辩手王苹果都成了熊浩的迷妹,现场表白熊浩。

他是天才且努力,并非全能,据熊浩老师说,他上学的时候也会有偏科,不太喜欢物理化学的他当时作为理科生很受折磨。随着学历的提高,越往后读的学科就很窄,对于喜欢学术研究的熊浩老师来说,那时候就绽放了。专业与兴趣契合,学习便就越来越轻松。

“上学时是一个很乖的学生,不管作业写的好不好,考的好不好,还是努力的。但不是那种最优秀的同学”。也会调皮,据说初中时不赞同自己的语文老师,所以就在分享文章的时候专找具有批判性的内容朗读,曾试图反抗过,奈何老师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在大二的时候就确定要当老师,一个自由的职业,更大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支配,且是热爱学术。为了这个目标,读硕读博,海外留学,发表论文,拒绝offer,不被任何困扰地前进,没有那些向左向右的选项,对他来说,永远都是勇往直前。

好多网友会形容熊老师很可爱,还有一波的表情包操作,“我朋友们会说我平时比在节目里有意思的多,再熟一点我会更好玩,我在我朋友圈里面是属于说段子的人,是会带节奏的,不是那种默默无闻参与的或者鼓掌的那种,不是点赞路过的。”看熊浩老师的微博这就完全可以体会到了,互动性很强,微博原生表情用的很溜。

熊浩这样说阅读

若你在疫情中彻底地遭遇了坐立难安、精神萎靡、百无聊赖,这种煎熬不是坏事,它在如此真实地提醒你,长期荒废阅读而导致的灵魂苍白。你躲不掉的,终会有化为现实中的持久困顿。

于是明了,阅读不仅仅通往喧闹或欢愉,也不单单是稻粱与工具,阅读的本质,还关乎你有没有能力神思葱容的应对独处。

若你在疫情的独特生活中依旧可以在贫乏、单调与封闭中进退得宜,这份自得定然与之前你汪洋恣肆的阅读有关。因为与你相伴的,不仅仅是眼前事,更有万古长空。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件事对阅读而言无用。阅读是长期积累而至的习惯。若是等到了那种种苦郁降临,你即使下定决心要去读书,怕也是来不及了。

没有什么书是必读的,这件事不要执着。这件事一旦执着,一本所谓的必读书可以轻易地摧毁你对阅读的兴趣。

这就糟了,因为就阅读而言,志趣第一。那你会对什么书产生由衷的兴趣呢?这件事太容易判断了——你在阅读中,心思沉潜于书中,与它一起江河涌流,于是乎只觉得其中大美无限,只恨光阴还不够久长。

读不下去怎么办?不妨听书。听觉阅读在今天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意味着阅读从一种需要筹划的决定——何处安坐,何种书本,何类香茗;变成了一种随喜——可以是起床时、做饭时、开车时、跑步时……凡此种种本与阅读无关的枯涩场景,都可以透过知识的背景音,让阅读在场。

待疫情过后,增加自己到图书馆阅读的时间吧;把你在读书中学到的,向别人,去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