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锁与三个钥匙故事(三把不同时期火车车门钥匙里的故事)(1)

不同时期的火车车门钥匙(左一为“四联”钥匙,中间为带瓶启的“单联”钥匙,右一为现在高铁动车组列车钥匙)。资料图片

一把锁与三个钥匙故事(三把不同时期火车车门钥匙里的故事)(2)

一家三代列车员身着不同时期铁路服装合影(中为任聚成,左一为任树萍,右一为程璐)。资料图片

今年88岁的任聚成,1949年参加工作,是太原客运段第一代列车员,也是新中国第一批铁路人。

任聚成工作的那个年代,全客运段有100多人,只有零星几趟从太原发往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列车。当时,列车员的主要工作是打扫10节车厢的卫生、服务乘客、上下站开门以及口头报站等,工作繁重且责任重大。任聚成经常要提着30多斤重的热水壶,全程挨个给乘客倒水,夜间还要记住每个站点下车乘客的座位并在到站时叫醒他们。

任聚成回忆:“刚参加工作时,火车都是绿皮车,蒸汽机头,速度很慢。由于多为外国制造,各国所产车型不同,车厢里车门、端门、柜门的锁也都不一样,列车员们就把四种不同用途的钥匙合在一起,成为‘四联’钥匙。”

1986年,任聚成退休了,女儿任树萍接过接力棒,成为一名列车员。那时的火车已从蒸汽机车变为内燃机车,随后又逐渐发展为电力机车,空调车型也渐渐增多。车型逐渐统一并国产化,任树萍手里的钥匙从“四联”钥匙变为了轻便的“单把”钥匙,头是内三角,后面还有一个瓶盖起子。车厢里有了电茶炉,她们不用再提着热水壶倒水,报站也有了专门的广播员报站。

2012年,任树萍的女儿程璐退伍后也加入列车员队伍,成为一名动车组列车员。虽然动车上有了专门的保洁人员,但是程璐这一代列车员需要应对的挑战更大。她不仅要随时关注车厢的安全情况,还要尽可能为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今,程璐的手里依然有一把钥匙,只是这把带拐把的内四方车门钥匙,已经不再用来打开车门,除了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外,主要是用来打开备品柜、电茶炉、垃圾柜,为旅客取用备品等。

2009年4月1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2010年,任聚成首次乘坐太原开往北京的动车,兴奋地在车上走了两个来回。

时光荏苒。当年,中国使用着世界各地的火车;如今,世界各地使用着中国高铁。任聚成工作的年代,太原到北京500多公里的距离,最快的一趟直达列车要运行22个小时;如今程璐所在的动车组列车,从太原到北京最快只需要2小时27分。任聚成一家三代列车员用三把钥匙打开了中国铁路发展变迁的密码锁,也用各自的火车人生见证着中国的一次次加速与腾飞。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作者:杨珏 白波

监制:马楠

编辑:应晓燕

流程编辑: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