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两首卜算子充满梅香和梅笑(毛泽东两首卜算子充满梅香和梅笑)(1)

毛泽东诗词,有公开发表的,也有未公开发表的。

毛泽东有两首《卜算子》,都与梅花有关。

一首是公开发表的1961年12月的《卜算子.咏梅》,一首是至今还未公开发表的《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毛泽东1961年12月的《卜算子.咏梅》,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词。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这首《卜算子.咏梅》,译文为:

风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对于这首诗词,毛泽东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南宋众多梅花诗词里,很杰出的一首:

《卜算子.咏梅》

陆游(宋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为: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陆游的咏梅,抒发的是梅花的高洁与自己的寂寞和冷落。群芳嫉妒该如何,最后零落成泥,依然保持着固有的芬芳。

毛泽东的咏梅,和陆游的梅花俨然不同。毛泽东的梅花,是共产主义者的群体形象。与飞雪一起迎接春天,在百丈冰崖上热烈开放,在春日里甘于寂寞。陆游的梅花零落成泥,碾碎成尘,毛泽东的梅花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时候,在花丛中微笑。陆游的梅花是有关苦字,毛泽东的梅花是一个笑字。俏丽而坚贞,从容而崇高。

毛泽东的第二首《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虽然字面上没有一个梅字,却溢满着梅香。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

  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

  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1965年12月初,毛泽东获悉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艾地,在军人集团10月的政变夺取掌权后,于11月24日被杀害,心情十分悲痛便写了一首《卜算子》,悼念艾地同志。

毛泽东把艾地视作梅花,疏枝立于寒窗,笑在百花之前。但是政变的军人杀害了艾地,让一朵寒梅的笑容,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凋零了。梅花凋残固然不堪忍受,又何必自寻烦恼。一枝梅花凋残了,花开的日子自会到来,把梅花的芳华都积攒起来吧,等待来年,还会开放一树梅花。

毛泽东这首《卜算子》里的梅花之笑,和1961年的《卜算子.咏梅》里的梅花之笑,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笑,彰显了毛泽东蔑视一切反动派的胸怀和境界。

忽然见到毛泽东《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遂想起毛泽东的另一首《卜算子.咏梅》。一个笑字,贯穿在两首诗词里,让后人觉得笑看世界,是十分崇高的一种情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