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学生要求,写一篇周记。与其说是周记,不如说是自己一两个月来的经历和感悟。

从江西到这也许久了,坐了两架飞机,一辆大巴才达到目的地,路程早已突破万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在行路,亦在读书。

现在常说,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时常想,我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呢?

在财大的时候。我说,我要去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我这一辈子,也就这一次当老师的经历。我想经历自己未曾经历的,体验自己未曾体验的,以此获得不同常人的人生感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喀什的时候。看了西部计划发的书,书中讲了许多志愿者的故事,想了想,我是来教书育人的。但教书易,育人难啊,站上讲台就能算做教书,但走下讲台还应当育人。而育人,是很难把握,即使在那本书中,也没告诉我该如何去育人,于是我彷徨了。

来了学校后。学生并未到校,我开始了一些行政工作,在工作的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感悟,开始对这个学校有所了解,也渐渐对未来有了预期。行政工作中感受最大的是沟通问题,打过一些电话给学生家长,可是我却是实实在在的听不懂,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在问到自己教什么科目时?在数学和语文之间思考了许久,最后还是选择了语文。几乎所有同学都没想到我去教语文,他们认为我要教的应当是数学和理综之类的,这些可能算是我高中强项吧。这也确实,我高中语文并不太好。所以,与其说我想教语文,不如说我想学语文。但语文知识浩瀚如海,我们不过沧海一粟而已,谁又敢说自己语文不弱呢?海的风暴顷刻间便能掀翻我们那渺小得可怜的小船。对大海,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对语文我们要终身学习。

语文的最后应当是思想的哲学,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西部之行,绕这一大圈,我无非是想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语文 ,这是一个“大语文”的范畴,路上经历、接触人事都应当包括在“大语文”之中。所以我教语文了,因为我想学,所以我教了,因为我不太懂“大语文”,所以我以教代学,这似乎带着私心。

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因为这个。这几天看到北京交通大学老师的一段话说得很好。

为什么要每年选派2000多名毫无教学经验的研究生去支教呢?其中一个答案是:希望通过研究生支教团和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接触,成为他们身边的榜样和偶像,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这也应该是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真正价值所在。

这可能就是我选语文的真正原因了。教书育人,教书还育人呢?我自然是想来育人的,课本上的东西少之又少,薄得很。生活这本大书确实异常的厚,厚到穷尽一生才能读完,这本书又异常的晦涩难懂,难懂到穷尽一生都读不透。而我要教的应当是生活之书,而非答题之术。答题之术固然重要,但生活之书却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我想教语文,因为语文是生活的哲学,教语文是最能育人的,其他科目太重视术了,以至于有时候忽视了道。因为我想育人,所以我教了语文,这似乎又非常的高尚了。

前几天刷微博热搜的时候,刷到一条热搜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写得很好。语文课的第一节课,我也是给学生们讲的这个话题,看来我确实已有所悟。截取了三张图看看。

教师周记400字(一位西部语文教师的周记)(1)

教师周记400字(一位西部语文教师的周记)(2)

教师周记400字(一位西部语文教师的周记)(3)

优秀语文老师的思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带着这使命感,或者说是初心吧,我从事了语文教学。哪怕能做到上述教师十分之一也好。说来忏愧,我人生感悟不够,讲不来《道德经》,按文言文翻译《道德经》是简单的,但要把《道德经》讲入骨髓是很难的;我也不像第二位老师那样有着极致的文学浪漫,我最近教语文教着教着才缓缓有了文学浪漫,我猜测我要到文中老师的浪漫程度大概还需十年吧。那我有什么呢?可能还是对生活的感悟吧,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社科类思维吧,也可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吧。总之,总得留下些什么,总得让学生们感受到些什么。课本知识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但课本上有些思想却又是那么地深入骨髓、发人深省。我想把课本上真正的东西讲好,我想聊天聊着聊着把课本讲完。

既如此,那教学过程,自然当言传身教。语文的教学绝不止课堂上PPT所展示的,讲台上老师所讲的,更应该是老师言行举止,下课后的琐碎小事。于无声处育人,乃是大道,教书育人讲究的应当是润物无声。

这周记将经过修改后给学生阅读,防止学生说,老师你怎么不写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