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我来了“哞...咣当....,哞...咣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高考故事33终)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

1.南京,我来了

“哞...咣当....,哞...咣当....”

车过蚌埠大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阵激烈的抖动,坐在行李包上打瞌睡的我,被惊醒了,梦醒不知身是客,听着报站广播,我知道路程已经走了一半了。

京沪铁路从徐州到南京的一段,很奇怪,大部分是在安徽境内里面跑的。

由于历史、地理、军事和管控方面等原因,江苏和安徽的省域被淮河、长江天然地分成了苏北、苏中、苏南,皖南、皖北。本来是一个整体的江苏,被安徽的天长县、萧县、宿县横插了一杠子。

出了徐州站就是安徽的宿县,出了滁州就到了南京,两头是江苏,中间是安徽蚌埠、符离集、固镇、明光等站点。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离开家乡,心情新奇又复杂,我想,若是公费本科,那去六朝古都报到的心情该是多么舒畅?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高考前的7个馒头和3碗稀饭,成了我的梦魇,我后来时常梦到自己又吃撑了,然后从惊吓中醒来。

我又想着刚才上车的惊险一幕,仍心有余悸,如果没有扒车窗上来,会是怎样的情形?

听着车轮滚滚向前的节奏声,头脑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看看表,瞅瞅行李,心里计算着,再过五个小时,就该到南京了吧.......

1994年9月15日清晨,我被低沉的火车鸣笛惊醒,恍惚中发现车厢外晨曦初露,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在眼前一闪而过,围墙招牌上显出“南京”的字样。

回想下半夜在迷迷糊糊的疲倦中沉沉睡去的情形,脖子和手脚仍有些酸疼,大多数旅客也都醒来了,车厢里弥漫着难闻的发酵气息。

“车速慢了,正在爬引桥呢,马上就要过长江大桥啦!”一名靠窗旅客兴奋的指向远处,其他人纷纷挤到车窗前,朝外瞧看,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乖乖,好长的桥,比邳县运河大桥壮观多了!”

“开玩笑?这是南京长江大桥!全中国最大最长的桥梁了,上过教科书的。知道么?当初建这个桥时,正逢贱年,六零年,老百姓硬是每人捐了一块钱,勒紧裤腰带才把这座桥建成。原本苏联人说援建的,后来不反对苏修嘛,我们翻倒重来,自己搞,整整花了八年时间呢。

瞧瞧,瞧瞧!底下走大船,中间开火车,桥面跑汽车,光桥面就十余里长,二十多米宽,四辆汽车并行都富余,上面的人行道,都比咱县城的干道宽!”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可江水怎么这么浑呢?”

“这是长江,你以为家里小汪塘呢?曲里拐弯全长六千多公里呢,亚洲第一长河,沿途经过多少个省市?这一路下来,泥沙都被裹挟冲刷下来了,到了下游,能不浑嘛?

据说穿着衣服的话,没有谁能从江这头凫到江那头,为啥?到了江中心,衣服里裹带的泥沙就得把你坠沉喽!你还别看水浑,深着呢!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各种奇形怪状的鱼都有,鲤鱼草混就别说了,捞也捞不完。”

“是啊,这江水好,江边的草木良林也金贵。芦蒿你们知道吧,全中国的芦蒿数南京长江边的最好吃,别看滁县和南京就差个几步远,凉拌后就两个味道,南京的野芦蒿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到了采摘季节,供不应求,要吃还得到大饭店才行。”

2.六朝古都

一位学者样子的旅客,被一圈人围着,侃侃而谈,“要说还是南京这地面神奇,六朝古都嘛,自古就沾王气,建城都有几千年了,什么石头城、秣陵、金陵、建邺、建康、秦淮、应天、江宁、天京啦,光别称就十几个。

南宋、大明、太平天国都在这里开朝立业,远得不必说,蒋介石不也在这折腾了几十年嘛?毛主席也说过,南京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啊!

要不是解放之初,南方政局不稳定,南京差点又成新中国的首都了!”

“不会是这个原因吧?是因为南京太热,是全国四大火炉之一嘛!”

“主要是蒋/介/石待过的地方,风水不好,名声差,有损新中国的形象!”

“这只是原因之一,不选南京做首都主要还是政治上的考虑。自古江南虽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但打起仗来就不行,自古以来,都是北方打过长江统一南方,就一个明朝,北上打赢了,可到了燕王朱棣这一代,打着勤王名义,又打败了南方,篡了侄子的皇位。

说到底,南京作为首都,历来都是短命的,为啥?瞧瞧南京的特产就知道了!旱八鲜、水八鲜、板鸭、盐水鸭、鸭血粉丝、鸡汁小笼包、煮干丝、如意回卤干、什锦豆腐涝、状元豆、活珠子.......都是好吃的,穿的有云锦、丝绸,喝的有雨花茶,玩的地方更多了,夫子庙、朝天宫、紫金山、秦淮河、玄武湖,这些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啊!

老百姓平日里享受这些,自然缺乏斗志,而这些好东西,却对外敌有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建城以来,南京历经了二十多个朝代,政权交替大都比较温和。谁当政无所谓,经过短暂的动荡后,老百姓能很快过起安定的日子来,没有那些民族情结需要怀念。

因此,起仗时,不像川军、湘军那样不怕死,该投降投降,哪个朝代不是过?所以,在江南建都,历来短命......”

我也被吸引过去了,睡意渐消。

火车很快穿过了长江大桥,声声呼啸中,已接近了南京主城区。

与徐州相比,南京更加气派,高楼更多更密集、树木更绿更整齐,城区更大更开阔。

“旅客朋友们,火车前方到站——南京站。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在火车广播对南京的娓娓介绍中,旅客们陆续站了身来,开始整顿行李,准备下车。

舒展了窝憋了一夜的身躯,长长地舒了口气,我随着人流缓缓而行,之前新奇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喃喃自语道,“南京——我来了!”

3.出站口的校车

出站口外,行李成堆,人头攒动。

南京火车站比徐州火车站大多了,候车厅上方的巨大石英钟庄严地显示着时间,高楼上的咖啡色幕墙反射着金色的阳光,四周大厦林立、脚下瓷砖铺地,绿化随处可见,显得干净整洁,毕竟是江苏省的省会啊,很有些大家风范。

可能是天色尚早的缘故,偌大的车站广场倒不太喧闹,竟有几分清冷。

很多大学都在广场上设置了接站点。只见各色颜色的帐篷下,摆了许多简易桌子、凳子,一些大学生模样的人,举着校名牌子,身穿印有校名的T恤,大声招呼着刚刚出站的学生及家长,如同地下党接头一般,每逢找到了对方,就是一声声欢呼雀跃,广场上的气氛被他们烘托的格外热烈。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我跳上花坛,费力的逡巡着“南京化工学院”的牌子,扫了几圈也没找到。

正疑惑间,就见翟金抓起了行李,用手一指,“走,在那边呢!”

我这才发现行李房的拐角处,“南京化工学院”的牌子正摇摇欲坠地歪在垃圾桶的后面,几个接站的师生正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闲谈呢,自顾自的漠然,丝毫没其它大学的热情。

我心中凉了半截,为自己即将进入的这所学校感到寒酸。

四人拎着大包小包,穿过人群,来到学校接站点,找了个平整干净的地方安置了下来。

苗贵和翟银分别打开了装着食物的包袱,互相让着,“赶紧吃点,等会学校大巴来了,就没时间了!也不知道今天能报上名吧?”

我没有丝毫的胃口,蹲在垃圾桶边四处瞧看,发现考中名牌大学的那些家长、学生都趾高气扬得志意满的样子,不管是行李衣着,还是表情动作,都明显的高人一头、乍人一背,好似古代中了状元夸官游街一般荣耀。

而一般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就显得畏畏缩缩,找到了校车,闷着头就上去了,话都不多说一句。再环顾南京化工学院的接站点,更是冷清。

一些自己摸索到这里的学生及家长,也都是灰头土脸的,默不作声地在不远处规整着行李,低声打听着校车何时能来?万一不来的话,该怎么去学校?

七点左右,其它学校的接站大巴先后来了,陆续将学生及家长接走了,车站又渐渐冷清了,各接站点已开始为下一班次的学生家长忙乎了,而南京化工学院的接站点旁正人满为患,大包小包堆积如山,校车仍没影。

好多家长都在抱怨,“这个学校怎么回事?接站安排得一塌糊涂,大清早的,把大家晾在车站......”,

“是啊,照这个做法,学校教学也好不了多少!......”

“俺孩子填的是服从志愿,结果被调剂到这个学校来了,以前从来没听说这个学校啊.......”

“好学校和差学校,打眼就能看出来,你瞧瞧这个学校的接站态度,不服不忿的......”

家长们的牢骚和议论让几个接站人员头疼不已,我冷眼旁观着,一斑窥豹,这个成语一下子跳入脑海,是啊!一个接站都安排不好的学校,你还指望他能对学生多负责?

4.抵达学校

众人又干等了一个多小时,“校车”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竟是一辆破旧不堪的大巴,挡风玻璃前也没有校名,不是接站人员招呼,大家都以为是报废的公交车。

捡到盘里就是菜,眼前顾不了那么多了!大家一哄而上,将车子挤得满满当当,没挤上的冲着接站人员抱怨,勉强挤上的,在车上连腿都伸不直,大声咋呼要下车。

结果想上的上不来,想下得下不去,众人好似身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密不透风,汗水呼啦啦流了下来。

在众人牢骚不迭的吵闹中,车子如同老牛打了声喷嚏,抖了抖身子,终于缓缓起步了。

我们四人也在车上,被众人挤得东倒西歪,索性不动了,随着人流柔软地晃荡着,倒也逍遥。苗贵混乱中检查着行李,发现从家带的一瓶麻辣酱被挤碎了,汁水浸透了裹在外面的床单,气得要骂人。

翟银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人能上来就不错了,下一班车还不知何时到呢?早报完名、早了事。

被人墙包围着,看不到车外的景象,只能凭着感觉,意识到车子在拐弯、上桥、减速、启动、停靠......,透过车顶盖的开口亮光,就见一幢幢高楼依次而过,还是第一次坐这么拥挤的车,人贴人肉贴肉,沙丁鱼罐头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吧。

车子蜿蜒穿行了半个钟头,陡然拐了直弯,终于气喘吁吁地在一个院子里停了下来。

临下车时,众人却发现车门怎么都打不开了,抱怨声四起,一些心急的家长三两下踹开了两扇车窗玻璃,逃命似的跳了出去,站在车下开始接、传行李。

汽车司机气得跳下驾驶室,冲着家长吼叫,一时间场面又乱作一团,闻讯赶来的学校工作人员和门卫跟着再三解劝。

我站在车旁,看着众人如沙丁鱼一般,一个个从车窗跳了出来,觉得十分滑稽,心里也犯起了嘀咕:是啊,一个连接站工作都做不好的大学,你又能对它有多少期待呢?

(终)

(《高考故事》告一段落,按照读者大人的投票规则,我9月份先集中把《梅香》写完,插播一下大家关心的个人专篇,然后再接着写“草根时代”的《大学生活》。

由于《梅香》是重新梳理,高中阶段之前,内容有些重复,我作了大幅精简和删改处理,高中阶段前,打算每天两篇的速度铺展,高中阶段之后,恢复一天一篇的节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