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1)

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常常为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骄傲,这历经沧桑依然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地球角角落落的龙的传人血脉相连,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们。黄帝是谁呢?

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2)

我们来到黄陵县城天色已经擦黑,县城正在统一规划翻新,可住的几家客栈已经挂上了“客满”的招牌,在县城里兜兜转转无从下榻,心有不甘之际,几个小朋友背着书包走在街上,急忙讨教是否有地小住,小朋友煞有见识地说:可能没有了,因为天色已经晚了,即使有也会小贵一点的。小朋友不慌不忙的态度、恬淡自如的应对不自觉心里一惊:天子脚下无凡人!我们的炎黄子孙有种!

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3)

来到黄帝陵三件事让我们感到震惊:并不高大的黄帝衣冠冢、巨大无比的黄帝大脚印、树龄千年的人工古柏林。

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4)

我参观过多家帝王陵墓,被各种各样的形制震撼,想象中的“中华第一陵”宏伟高大自然难以匹敌。绕过“汉武仙台”来到黄帝衣冠冢前,我被震到了:一座简朴的黄土封土堆!我爷爷的坟墓也不过如此,这可是中华第一陵呀!朋友说这是五千年来唯一没有被盗侵过的帝王陵墓,五千年来没有长大但也没有缩小,这不能不说是奇迹!黄土地,黄土冢!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最可宝贵的不就是这眼前的一抔黄土吗!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15岁被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历经五十三战,统一了三大部落,华夏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5)

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 附近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内。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黄帝的一双脚印,长0.62米,深2厘米。

这要感谢那位叫素雀的姑娘。相传黄帝时期,人们树叶蔽体,兽皮护腰。黄帝也和其他的民众一样,光着脚板,长年累月奔走各地, 脚常常被冻烂。素雀十分难过。偶然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脱模,晒干捧回家,按尺寸做成一双软木底、麻布帮的高筒靴子。黄帝试穿后很满意。人类第一双高筒靴就这样诞生了。从此,皇帝的一双大脚印便留在民间。我震撼的是智慧的中国人,选用这样普通一物件,放在我们的“人文初祖”轩辕庙前,子子孙孙看到这一双大脚印,首先想到的不是“奋斗”二字吗?我们中华民族崇尚勤劳,用这一双坚定的大脚,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经历多少磨难却生生不息,坚挺地走下去!

黄帝陵所在桥山现存古柏816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黄帝手植柏一株,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6)

传说黄帝御龙升天时,臣民们拼死挽留,以致把黄帝的衣襟、靴子和宝剑都拽了下来。为了纪念黄帝,便把这些遗物埋在桥山之巅,这就是黄帝的衣冠冢。从此,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祭奠。那时,桥山顶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人们在黄帝陵前摆放的祭品,常被飞禽走兽抢食一空。有位叫青山的老人,在黄帝陵冢周围栽种了很多树,想用树的枝叶把陵墓遮挡起来,青山老人整天挖树、栽树,忙个不停,直至乔山人的子子孙孙。同时乔山的柏树也受到历朝历代的保护。康熙年间,一位县令想知道桥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普查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数清只好作罢。1939年,中部县的县长卢仁山调集一个民团,把桥山划地为段,依树贴号,错者罚大洋五块,打40军棍。历经19天详细普查,桥山共有古柏61286株,正式载入黄陵县志。

人文初祖一一黄帝(人文初祖一一黄帝)(7)

我们漫步在参天古柏林中,不但看到了历代名人的手植柏随着时间的变迁苍劲挺拔枝繁叶茂,也看到了当代有识之士的名字与小树苗一起茁壮成长。欣慰、自豪感油然而生,朴实无华的黄土地、坚定有力的大脚掌、生生不息的柏树林,不正是中华儿女的生存之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