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高温、暴雨、台风接踵而至。在热闹的天气舞台上,“雨”和“热”争当主角,台风也来凑热闹。7月31日,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高温、暴雨、台风三种预警。

在对这些天气的分析和预报预测中,副高无疑是高频词之一。尤其是夏天一到,副高的名头更是响亮,降雨、高温以及台风都可能与其有关系。副高是个什么样的系统?为何它对夏季的多种天气都能产生影响?

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周宁芳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 高辉

采 访 人: 本报记者 王玫珏 张娟

这条“588”线不简单

说起副高,预报员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在500百帕(大约5500米高空)等压面天气图上,有一条等值线被称作“588”线。这条线围起来的区域就是常常提到的气象名词“副热带高压”占据的地盘,通常呈扁平的椭圆形状,东西方向上伸展较长,南北较窄。

高辉介绍,副高是指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的高压系统。由于海陆和地形差异,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沿纬圈的分布并不均匀,高压带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

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也称西北太平洋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

副高是个“心口不一”的天气系统,被它围住的区域常常天气晴好、高温少雨,而它的边缘或外围区域则容易出现降雨。

虽然能够呼风唤雨,但副高有时并不安于现状。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外,副高有时也会发生异常的变化,比如今年副高位置明显偏南偏强。

副高VS雨带:

“夫唱妇随”跟着走

从7月28日起,北方迎来入汛以来最大范围降雨,华北、黄淮遭遇强降雨侵袭,局地有暴雨现身。7月30日,降雨中心又转移至东北一带。

周宁芳介绍,“七下八上”(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按照雨季防汛的标准,也可以将这个时间段延伸至7月中旬后半段到8月中旬的前半段,大约一个月左右。

北方进入“七下八上”,又不得不说起副高。实际上,这段时间华北、东北多地的降雨天气,正是副高外围降雨影响的典型例子。

“今年从7月21日起,副高北跳到长江以北,华北地区处在副高外围的偏南气流控制下。这支暖湿气流如果遇到北边来的冷空气,冷暖空气在北方交汇,便容易形成降水。” 周宁芳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而其南侧的东风带则是热带降水系统活跃的地区。这么一来,副高位置的变动与我国主要雨带的分布就变得息息相关。

“我国雨季周而复始的循环,都可以看到副高的‘长情’陪伴。随着它的位置自南向北移动,从每年三四月份开始,我国会陆续出现华南前汛期、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华北雨季、东北雨季等。”高辉说。

通常,6月和7月,副高脊线先后出现两次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对应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的开始,第二次北跳对应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结束并进入伏旱期和华北雨季的开始。

然而,就在今年的第一次北跳中,副高稍微“耍了一下花样”。副高持续偏强、偏南,本应该到达长江中下游的主雨带,却长时间徘徊在江南至华南北部一带,因此南方多地遭到多轮密集强降雨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东山再起(副热带高压雨热同台)(1)

副高VS高温:

在地面扣个“大蒸笼”

从7月21日开始,也就是副高出现明显北跳、西伸加强的趋势之后,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进入“蒸煮”模式。

周宁芳说,在副高控制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辐散,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空气增温强烈,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其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

也就是说,副高控制的区域,相当于在地面上扣了一个大蒸笼,里面的热气出不去,外面的冷气也进不来,如果副高过于强盛并且稳定少动,就会出现高温,甚至可能出现干旱灾害。

不过,这次7月下旬的高温还是让很多江南的朋友感到有些猝不及防。毕竟,在今年夏季前半程,江南整体都是偏凉爽的。之所以在7月上旬会出现“假夏天”的错觉,也与副高脱不了干系。

周宁芳解释,今年7月20日之前,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副高位置明显偏南偏东,水汽沿着副高外围不断向华南、江南地区输送,导致江南和华南西部降雨明显偏多。由于副高位置偏南偏东和降水偏多的双重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所以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高温比往年来得偏晚一些。

“副高不仅影响我国,在北纬22度至北纬40度副热带地区,环绕整个纬圈都有副高活动。” 周宁芳说,比如今年夏天欧洲的高温天气也与副高的位置异常有关。

副高VS台风:

偶尔充当导航

7月31日,今年第7号台风“韦帕”生成,给华南沿海带来风雨影响。前脚副高北抬,后脚台风就来扰乱,这是巧合吗?

高辉介绍,生成台风需要温度较高的海洋表面积聚充足能量,并由上升气流带来旺盛的对流活动,从而催生热带扰动。而在势力庞大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里,却盛行下沉气流。因此,被副高控制的热带海域很难生成台风。

今年从1月到7月,仅有1个台风登陆我国,个数并未达标。

高辉说:“3月至7月,副高持续偏强、偏南,使得台风生成源地——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极大抑制,导致台风生成缺少最关键的环境条件,这是台风生成偏少、登陆偏少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当副高呈东西带状,且强度稳定时,其南侧的台风将向西移动,路径稳定;但如副高强度不强,台风移动到其西南侧时,会导致副高的东退,台风也有可能因此转向而向北移动;另外,台风还可使较弱的副高断裂,从中间穿过。

周宁芳说:“当然,影响台风走向的因素很复杂,副高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准确判断台风移动的路径,还需要靠及时滚动更新的数值预报以及预报员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