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安康市汉滨区汉滨高级中学的张乐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阻断贫困的希望,张乐梦圆高考的背后是汉滨高级中学精准帮扶政策的成果体现,也是陕西省教育系统精准资助工作的一个缩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陕西省精准扶贫资助管理系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陕西省精准扶贫资助管理系统(陕西教育系统推进精准资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省精准扶贫资助管理系统

2019年7月,安康市汉滨区汉滨高级中学的张乐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阻断贫困的希望,张乐梦圆高考的背后是汉滨高级中学精准帮扶政策的成果体现,也是陕西省教育系统精准资助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省教育厅把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建立精准化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机制为突破口,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全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

精准识别,落实“一个不少”

如何把资助金精准地送到每一位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掌握学生详细信息是关键。为了把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做精做细做实,做优做亮做强,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从2017年4月起,陕西省教育厅研发了“陕西省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实现了全省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兑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精准资助系统是各级教育、扶贫等部门和各地各校统一实施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涵盖全部学段、全部资助业务和全部学生,包括实施管理、资助业务、控辍保学、贫困大学生初次就业等主要管理功能模块,并具有对学生信息核对、审核、补录、重复信息处理等功能,通过严格高效的信息核对、审核程序,确保不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实现了全省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

各市县教育局把摸清贫困学生底数作为“精准资助”的重要环节。每学期,宝鸡市陈仓区教育局在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接的基础上,采取分镇(街)、分学校负责包抓的办法,通过从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摸底核对,层层把关,建立区、村、校三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基本信息台账》和《落实台账》,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信息更新及时,做到建档立卡户学生基本信息清楚实用,政策落实“一个不少”。

针对异地就读学生人数多、分布散,资助情况无法掌控,生活学习情况无法了解的现状,延安市志丹县教育局研究制定出台了《全面加强异地就读建档立卡户子女资助政策落实与控辍保学监管办法》,全面加强了对异地就读学生全方位监管,要求四方责任人要对其监管的学生建立信息台账、做好回访记录,每月至少回访1次,教育督导室2名督学主要通过学生或家长抽查四方责任人监管落实情况。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全方位的跟踪,使异地就读学生资助政策按时享受,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通过人文关怀使他们“虽在异地,犹如在家”,充分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的关心与关爱,激励学子成人成才。

精细服务,让好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便民雨伞、医药箱、手机自助充电站、饮水机、自助饮品服务机、无线网络,每当要办事的学生及群众走进汉中市汉台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会被这些“便民设备”所感动。

“想群众之所想,强化细节服务,让更多家庭受惠”是各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工作理念。为了让资助政策被更多的学生和群众了解,宝鸡市金台区突出重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抓住重点人群宣讲,在校园内开展“上好资助两节课”活动,让新生了解现阶段资助政策,让毕业生知晓下一学段可以获得的资助情况,特别是对高中毕业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抓住时间节点讲,利用春节前后、“三下乡”、古庙会、纳凉晚会、主题纪念日活动人群集中时间宣传,着力提升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政策落实的满意度。

在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时,由于西部山区群众交通不便,为了克服申办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困难,宝鸡市陈仓区通过抽调人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病残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坚持早上晚下、中午轮班、节假日不休的工作制度,设立“咨询服务处”,安排引导员、咨询员热情服务耐心解答,保证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来一次就能办完所有手续。

每年的7、8月份是各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期,在炎炎烈日下,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或在各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到考上大学的农户家去实地核实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或在田间地头与学生及家长促膝交谈,及时搜集资料,回来加班汇总整理。

留坝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杨凤华,近两年奔赴各镇(办)、村组巡讲教育脱贫攻坚政策70场次,发放教育脱贫宣传单、宣传画2万余份,制定了《留坝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各校及局属单位分别按照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到本辖区贫困户学生家走访,宣传教育资助政策,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保证了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提升了群众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现在留坝很多在校就读的学生家长都听过她讲解教育扶贫政策,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家庭困难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像杨凤华这样奋战在精准资助工作一线的教育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了资助,帮助困难家庭走好了用教育阻断贫困根源的关键一步。

除了在资金上支持,各个学校也加强对学生健康成长全方位的“精准资助”,延安市宜川中学在对由贫困学子组建的“圆梦班”的培养上,就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西安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往往因无力负担相关费用而失去海(境)外交流学习、开拓视野的机会。2019年3月,学校首次启动“卓越海外计划”,通过提供短期海(境)外学习的机会,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双重教育环境中形成国际化视野,从而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资助育人,感恩与关爱随行

曾在黄龙县职教中心就读的贫困学生刘飞,在顺利完成高等院校医学专业的学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条件艰苦的基层医院,现在他的医术水平在百姓中享有一定声誉。像刘飞一样,很多曾就读于黄龙职教中心且接受过学校资助,完成学业的学生都回到了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青春的力量。

毕业于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的周月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上学期间,周月受到国家政策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正是如此,他三年来始终坚守初心,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校坚持做义务劳动,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热心帮助同学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回报父母。

这些以感恩之心来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学子们,正是在家庭经济困难时期通过学生资助政策得以成长成才,才有了和其他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陈宝生部长曾指出:“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陕西省各级教育系统开展的精准资助工作,用事实和行动真正落实了陈部长的观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

“王老师早,我小女儿上了半年班,攒下一万多块钱,叫我先来还贷款。”据了解,淳化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助学生父亲刘国庆(化名)一大早就来到了县资助大厅。淳化县在开展助学贷款中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工作中,助学贷款连续10年回收率100%,该中心连续八年被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分别授予“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据淳化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王恒介绍,学生办理贷款前要手写一份200字左右的困难申请书(无需盖章),让学生“如实概括描述本人就学和家庭基本情况,重点说明申请贷款详细、困难原因和家庭重要成员联系地址及电话,并承诺在校好好读书、毕业后按时还款”等内容,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办理助学贷款的诚意,又加强了受助学生诚信教育。中心借助现代媒体主动服务学生,做好诚信教育宣传工作。同时,全天候回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主动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受助学生,用良好的互动服务过程来加强对受助学生诚信教育,促使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养成,最终达到资助育人目的。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年10期,原标题:《圆梦成长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陕西教育系统扎实高效推进精准资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作者:唐李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