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课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度(中图版王民主编)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度

中图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课时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642.html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https://www.renjiaoshe.com/jiaocai/1594.html

1、 知道什么是季风以及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

2、 掌握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3、 记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季风性质的判读,指导学生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季风区的范围,指导学生从气候评价的角度,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季风气候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季风的形成及显著的原因。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1、 学生背诵《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提问: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同学们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分析原因:赤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曹营在江北而东吴在江南;又值隆冬,盛行西北风而少东南风,用火攻反烧了自己。诸葛亮熟悉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天气有反常现象,“借”来东风。

板书中国季风气候显著

学生速读教材84—86面,大致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读图析图

利用多媒体平台先展示“中国的冬季风”图;

[启发提问]冬季我国盛行什么风?麻城所在的湖北刮什么风?

学生讨论、回答:偏北风;西北风。

然后对比“中国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山脉分布”图,观察山脉对冬季风的影响范围。

最后展示“中国的夏季风”图。

[启发提问]夏季我国盛行什么风?麻城所在的湖北刮什么风?

学生讨论、回答:偏南风;东南风。

[追问]冬季和夏季我国盛行风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总结]季风:风向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风。

活动一:看一看——冬季风和夏季风有哪些区别?

1、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各在哪里?

2、 冬季风和夏季风各影响哪些地区?

3、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冷暖、干湿比较)

4、 冬季风和夏季风可能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由小组长汇报结果。

师生小结、归纳:

发源地

影响地区

原因及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大部分地区(除青藏高原外)

来自冬季的大陆内部,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冷、干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

东部地区

来自夏季的热带、温带海洋,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暖、湿

夏季高温多雨

印度洋

西南地区

【板书】冬季风带来降温,夏季风带来降水。

[理论探究]:由于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之间,冬季大陆上辐射冷却强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就形成高压;与它相邻的海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强烈,相对而言,它的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夏季则出现相反的情况,由此导致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活动二:想一想

1、我国东中部大部分房子为什么坐北朝南?

学生讨论、回答:冬暖夏凉

2、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安排在冬季起航,夏季返航?

学生讨论、回答:顺风航行,可节省时间

[身边的地理]“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夏季风(增温增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也是夏季风。

[追问] 冬季风和夏季风,那个对中国的贡献大?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导致 “春风”到不了“玉门关”。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西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同时还考虑了土地利用、森林分布等多种因素;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板书】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温故而知新]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忆: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分析原因:分界线以西以北,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成为非季风区;以东以南,则深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区,降水丰富并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阅读材料] 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呼玛县纬度和英国首都伦敦相近,两地虽然都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气候,但是伦敦冬长而不冷,即使隆冬也不多出现0℃以下的温度,冬草长青,河流不冻,根本没有严寒期;而我国的呼玛县严冬长达5个半月,隆冬季节天天都有-30℃—-40℃的严寒低温,黑龙江冰厚1.5米左右。可是,到了夏季,呼玛的温度反而比伦敦高出好几度,伦敦人夏季不脱外衣,而呼玛人盛夏中午还能穿衬衫!

[提问]通过阅读,你发现我国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有何差别?

学生回答: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

活动三:说一说——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利与弊?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归纳:

——利:1、【板书】雨热同期(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

[介绍] 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域的长江以南地域,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

2、使得许多热量要求较多的农作物的种植区,其分布比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说明] 我国优越的热能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弊:季风常常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

多媒体平台展示

[身边的地理]去年麻城就深受影响:让学生把自己今年经历的洪涝、干旱说一下(4月—7月上旬,雨水多,特别是7月1日大暴雨; 7月中旬—10月初,伏旱,又热又干)

分析:夏季,风从海洋吹到陆地,带来了海洋上暖湿的气流,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在东南沿海登陆时,与较冷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雨带。 4—5月,雨带登陆,华南地区进入雨季; 6—7月,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这里进入梅雨季节;7月以后,雨带陆续来到华北、东北地区,北方雨季来临;随着9月冷空气增强,雨带被迫南移,10月,在我国大陆完全消失,第二年依旧如此。

[追问]如果夏季风进退反常,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结]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拓展延伸,为下一节做铺垫]我国的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河流有什么影响?(河水的主要来源、流量随季节的变化等)

板书设计: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带来降温,夏季风带来降水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雨热同期

作业:《地理填充图册》第43—44面 第四、第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