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行测成语积累训练方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行测成语积累训练方法(15个行测高频常考成语典故)

行测成语积累训练方法

01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02网开一面(商汤)【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03三缄其口(姜太公)【解释】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语出《说苑·敬慎》)【出处】《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04朝三暮四(庄子)【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狙:猕猴;芧:橡子,橡果;

05负荆请罪(廉颇)【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06完璧归赵(蔺相如)【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07一鼓作气(曹刿论战)【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08班门弄斧(鲁班)【解释】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09鸡鸣狗盗 (食客助孟尝君逃跑)【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10多多益善 (韩信)【解释】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益:更加,多;善: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11一鼓作气(曹刿 guì)【解释】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一字千金(吕不韦)【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13一字之师(郑谷)【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14一饭千金(韩信)【解释】比喻丰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5东山再起(谢安)【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