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分类
骨源性肿瘤:
良性
- 骨瘤
- 骨样骨瘤
中间型
- 骨母细胞瘤
恶性
- 低级别中心型骨肉瘤
- 普通型骨肉瘤
-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 小细胞骨肉瘤
- 继发性骨肉瘤
- 骨旁骨肉瘤
- 骨膜骨肉瘤
- 高级别表面骨肉瘤
骨瘤
- 良性肿瘤
- 起源于骨表面,由密实骨构成
- 主要累及膜化骨,比如颅面骨和鼻窦
- 多无症状
- 一般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骨样骨瘤
- 良性肿瘤
-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多见
- 多见于长骨(尤其是股骨),亦可见于脊柱附件
- 疼痛,夜间加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
- 影像表现:
- 透亮瘤巢(小于2cm),内可见钙化
- 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以及骨膜反应,可掩盖瘤巢
- 周围组织水肿
骨母细胞瘤
- 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肿瘤
- 主要见于10-30岁
- 多见于脊椎附件,四肢骨多见于股骨和胫骨
- 与骨样骨瘤症状类似,非甾体类抗炎药多不能缓解
- 影像表现:
- 溶骨性病灶,边界清楚,多有骨膜成骨形成骨壳
- 病灶大于2cm,多为3-10cm
- 病灶内部可见程度不同的矿化
- 周围可见骨质硬化水肿
普通型骨肉瘤
- 恶性肿瘤
- 发病年龄双高峰(10-14岁,40岁以上)
- 多见于四肢长骨(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多位于干骺端
- 症状多为疼痛,多深在、渐进性,后可触及痛性肿块;局部可有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皮温高、表浅静脉扩张
- 影像表现:
- 多为成骨/溶骨混合型,多表现为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
- 多偏心
- 可见肿瘤成骨,典型的呈现云絮状、片状、团状,主要位于肿块中心部位
- 骨膜反应多见,可见Codman三角或放射状骨膜反应
- 可见跳跃性转移
- 磁共振信号多混杂,特异性不强,主要用于评价病变的范围及与周边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
来源:影领学苑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