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理论流传很广,他将人的需求按层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实现自我五个需求。说白了,人的一生就是随着自身能力的逐渐强大,不断地满足自己不断变化的各种欲望,包括名声、财富、地位、尊重等。不过,也有人在人生旅途中保持清醒,认识到名、利、地位等欲望的虚幻,挣脱了欲望的控制,超越自我、自由驾驭人生。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马未都。

提起马未都,网络搜索一下都知道他是知名作家、编剧、古玩收藏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他的人生追求之路,从他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取名“观复”,就可看出端倪。“观复”出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大意是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马未都一生追求,从文学圈到影视圈,最终选择古玩收藏,创办观复博物馆,并宣布一件不剩的捐出所有收藏品,最终看淡名利之后回归根本,安放灵魂。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后回北京当了机床铣工。虽然小学未毕业,他嗜书如命,从书中吸取养料,同时也打开了认知世界、读懂人性的通道。马未都26岁那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一炮打响,成了当年享誉全国的大作家。这部小说,也让马未都成了《青年文学》杂志社的编辑。那段时间,他在稿件堆中淘出了莫言、余华、刘震云、王朔等一大批好作家。然而,他在鼎盛时期却选择离开文学圈子,原因是看不惯文坛的堕落。因为文坛变了,成了名利场,作家若想获奖,就得给评委送礼 。辞职之后,马未都邀上刘震云、王朔等人筹建“海马影视创作室”,拍摄、策划了当年火遍神州的《海马歌舞厅》、《渴望》等影视作品。名声有了,财富也源源不断,马未都却看清了,影视圈更势利,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80年代末,马未都结识收藏家王世襄,此后就对收藏入了迷。逃离名利场后,他才发现古玩收藏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是他的人生归宿,是安放灵魂的地方。他想展示中国的古玩文物,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马未都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时趋名,名利皆得后安放灵魂。

马未都人生掌握八个原则(马未都看淡名利后安放灵魂)(1)

对平凡众生来说,人生在世几十年,难以分清理想和欲望的区别,到老也没搞懂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大部分人的人生追求恰好按着马斯洛理论所设计的路线在走。也有许多人,一生转来转去,就是突破不了名利。其实,人生就像建一栋房子,地基和第一层是利,第二层以上是名和其他欲望,顶层才是人生归宿,也就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有的人经济基础雄厚,他会把房子建得很高,修起几十层的高楼大厦,结果迷失了,到死也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是哪一层。马未都的“房子”修了三层,第一层是利,第二层是名,第三层他用来安放灵魂。

马未都人生掌握八个原则(马未都看淡名利后安放灵魂)(2)

平凡众生的人生追求与名人的人生追求没法相比,但借鉴马未都对人生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人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成功的标准已变了,有钱、有名声、有地位就是成功。但这些到底有没有用,他们只能等到即将离开人世时才会明白。马未都的人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并不是为了挣多少钱, 而是要活得清醒。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要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而不再是为钱做事。人生的追求也得有相应的改变,由原来的向外追求转为向内追求,追求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追求内心的安定,追求解决心灵上的困惑。放空一切,直达灵魂深处,人生才活得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