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海全面解封,人们在小区门口跳舞唱歌。
6月10日,草莓音乐节宣布回归。
在经历了全国性的演艺活动延期取消潮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去现场听歌的新曙光。
而6月13日,第二站哈尔滨的出炉,让人不禁遐想着全国音乐节遍地开花的场景。毕竟,云演唱会约等于望梅止渴,让人越看越渴。
从评论可以看出,人们在激动之余,更多的是表达一个现实的需求:你回来,很好。你来我这儿,才是真的好。
有人戏称花680还不知道阵容,现在吃不起车厘子,连音乐节都看不起了。
音乐节涨价是今年的大趋势,不过好不容易有得看了,谁还在乎你是草莓还是樱桃呢?
售罄之外,在尚未完全走出疫情阴影的大环境下高调宣布复出,主办方必然会使出杀手锏,对观众做出相当严格的检测和限制。
没接种疫苗,甚至没打完最后一针的,无法入场。疫苗钉子户首先哭晕在厕所。
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旅居人员禁止入内,这可以理解,毕竟新闻上天天都有境外输入,如果把这群人放入音乐节这种天然传播场所,一旦形成大规模人传人,估计草莓这个品牌就得作古了。
而自带新冠检测试剂到现场,以备随时检测的举措,恐怕是主办方求生欲到极致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就得看看过去一两年历历在目的演出取消惨状了。
来感受一下去年十一齐刷刷延期与取消的恐惧。
由于部分城市很难等来有大牌参与的大型音乐节,五一国庆自然成为约上小伙伴出趟远门看音乐节的重要档期。
结果小如LIVEHOUSE现场,大如各种不知名音乐节,再大的草莓迷笛,全部都随着疫情的反复而命途多舛,无一幸免。
我费尽千辛万苦抢到票了,酒店订好了,机票车票安排好了,假也请好了。然后某一天突如其来几个阳性,淦,煮熟的鸭子飞了。
2021年疫情侵扰严重,2022情况好了不少,大家伙都在家快给憋坏了,五一不说音乐节扎堆,好歹放那么两场出来吧?
对不起,事与愿违。
2022年的五一演出市场,惨绝人寰。
继4月20日太湖音乐节宣布延期后,南京、成都、常州等地26场已定档的音乐节,跟着齐刷刷取消。
“延期”这个词总给我们一种心理安慰,晚来几天,总会来的。
实际上,对于音乐节来说,延期几个月跟取消无异,因为几个月后,新一波音乐节都该开演了。
连2021五一都还有遍布全国的56场音乐节,到了2022年,全军覆没。
我们渐渐开始麻木,好像官宣后的激动,抢票成功的惊喜,退票时的失落成了一个轮回,变成疫情期间音乐爱好者的噩梦。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3月末表示,截至3月底全国取消、延期演出约9000场。
人们真的憋坏了,主办方也扛不住一整年不开门。
干脆把演出搬到线上。
于是我们看到了周杰伦演唱会重播成了一场狂欢,科切拉音乐节直播期间,不少来自上海的观众,在转播的直播间里疯狂互动,云蹦迪。
有一组数据特别有意思。
根据大麦网发布的2021年五一档演出观察,音乐节在年轻人中观演比例占所有演出的42%。而音乐节、Livehouse两大演出门类的观演人次,分别较2019年上升了173%和326%。其中,超四成用户选择将音乐节作为度假休闲首选,六成音乐节用户选择跨城观演。
要知道,2019年的五一,疫情还没爆发,演出市场没有任何限制。
而2021年,国内防控措施相当严格,一人阳性全区检测不是一句调侃。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超万人聚集的大型活动,音乐节竟然能达到有史以来的参与高峰,足以说明大家的热情。
进入2022年,疫情在褪去,演出在复苏,本来应该迎接的第一波演出高峰,五一,却来了个急刹车。
被疫情压抑许久的狂热突然挨了当头一棒,面对大多数延期到7月-9月的公告,这就跟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信心和耐心都没有了。
终于,草莓这一炮,算是打响了音乐节们回归的号角。
乐迷们的回应也很直接,售票开启后不久,第一波门票售罄。
而在城市的小型现场里,各大LIVEHOUSE的推送里,也几乎见不到延期公告的出现,演出也能多到不至于让人以为倒闭了。
人们苦疫情久矣,先是成功夺回了买菜自由、出行自由、堂食自由,现在,正在把这个过程从物质升级为精神,去争取两年不见的演出自由!
有句话说得特矫情,但又特有道理: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占了三年。
这句话放到音乐现场上,贴切得不得了。
乐队有几个三年?一支乐队的巅峰期甚至连一年都没有,巡演到乐迷所在城市的机会又有几次?
一个音乐爱好者能天南地北追音乐节的青春有几年?有时间,有兴致,折腾得起的岁月又有几年?
音乐是个不需要摘下口罩的东西,台上的人带把吉他,台下的人带双耳朵,就够了。
然而因为疫情,连如此简单的场景都消失不见。
为什么非得花几大百去现场听歌?你没有手机吗?
去一次你就知道,跟闷在家里天南地北的是,唯有置身现场才能感受那种让人躁动不安,听完又归于平静的东西。
上海都解封了,草莓都回归了。
希望这一次,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