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奶奶谈五个儿子(结婚是第二次投胎)(1)

90多岁的刘奶奶回忆说,当年只有十六七岁的她非常担心,嗜酒如命的父亲眼看身体越来越差,靠卖体力为生已很难赚到钱了,她正值青春年少,模样还有几分俊俏,最容易成为贫穷和贪婪的牺牲品,随时有可能会被穷鬼和酒鬼父亲卖了换酒喝。

穷人的孩子早成熟,她在那种贫穷恶劣的环境里成长,男人的拳头和棍棒主宰着全家人的命运,软弱的母亲永远处在怀孕当中,生了十几个孩子,只活了四个,不是被打死就是饿死,这女人的命贱得像一根野草一样,一阵风都能把她掀起吹走。其实,在这个家庭里,所有的成员包括父亲在内,每个人的安全感几乎为零,日子混着过,活一天算一天,根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从来不会去想活着有什么意思。

刘奶奶说,当她慢慢长大,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可能就是母亲的样子,想到这些,她心里一哆嗦,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努力摆脱这既定的命运。对她来说,除了年轻的身体和还不错的脸蛋她一无所有,而那个时代的女人,出嫁相当于第二次投胎,她必须抓着这个机会,在父亲把她卖出去之前,先把自己嫁出去。

也许长年被暴力的生活笼罩,让她对军人这个群体产生了向往,那些扛枪吃军饭的男人就是暴力和反暴力的产物,她想好了,她要嫁给当兵的,可以威慑父亲,对抗他的暴力,跳出原生家庭炼狱身般的火坑,要为改变命运努力地寻找这位丈夫 。

刘奶奶的择偶方向正好赶上了一波当时的“嫁娶行情”,赌注下对了。解放初期,军人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不仅手里有枪,工资收入稳定,社会地位也很高,在刘奶奶生活的地方正好有个军营,全国刚刚解放,结束内战不打仗了,部队很多士兵军官有的留在部队,有的回老家,有的转业就留在当地工作,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她悄悄给媒人传话,找一切机会搭上这条线,经常报名跟着街委会组织妇女到部队帮忙干活,参加军民劳动,联谊活动,每次去都会把自己打扮一下,辫子上扎根头绳,戴朵小花,尽显少女风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几个候选人中,她选了她后来的老公,他是个孤儿,没有父母兄弟,虽然年龄偏大,相貌平平,身上还有一些伤残,但他是个军官,并愿意为她转业留在当地工作,以她家为家,这样的条件,对刘奶奶来说就是天随人愿了。

有人问刘奶奶,嫁给他时爱不爱他,有没有爱情?刘奶奶的回答朴素简单:“谁能帮我,我就爱谁。”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爱情没有诗歌里写得那么高大上,爱情什么时候都是有条件的。

她如愿嫁给了兵哥,成为了部队的军嫂,后来她老公转业后留在当地工作,还是个不小的领导,老公还为她谋了一份供销社的工作,从此也吃上了一碗国家饭。

由于她命运的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也随着改变,她接过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她成了原生家庭的“主儿”,让全家人吃上了饭,妈妈得到了女儿的保护,眼睛有了神,弟弟妹妹也送进了学校读了几年书,成为当时当地为数不多识字的人,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她的父亲因常年酗酒,每次酒瘾发作就是乞丐一样伸手向女儿讨钱,甚至下跪磕头,往日暴戾的一家之主成为家里最没地位的人, 整天像条老狗一样蜷缩在黑暗房间的角落里,终日以酒为伴,彻底没了脾气,不久病死了。

对于这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丈夫,刘奶奶用一生的忠诚相守和真心付出给予报答。给他一个家;陪他走过事业的低谷期;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并抚养长大,成家立业;老头60岁的时候中风瘫痪在床,一躺就是十五年,在医院就住了九年,刘奶奶十几年的陪护可以说是寸步不离,医院病床的地板上就睡了好几年,精心照顾,直到老头去世,身上没有长一点褥疮。

老头离世,她赖以维系身心安定的家就解散了,虽然有儿女,也无法避免她将心无所依地独自面对余生。刘奶奶说她是个幸运的人,就在照顾老头期间,机缘巧合接触了佛法,发现佛法指引的方向是为她准备最好的心灵归处。年过半百,人生看到了尽头,而佛法告诉她生命没有尽头,她看到了改变生命质量的机会,如获至宝,虔诚信受,默默用功,慢慢地,开了智慧,用她的话说就是她的命从此就脱胎换骨了。

现在的刘奶奶念佛修行已经三十多年了,一个人独居,眼不瞎,耳不聋,一脸慈祥,讲起话来和风细雨,呆在她身边能感受到一种和暖的磁场,他们同道的同修都说,她早已得道,是一个有很深的功夫的修行人,在她内心有着怎样的能量,达到什么样的道行,一般人无法体会和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快乐幸福的。

虽然刘奶奶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是一个旧时代的普通的妇女,但在人生重大的转折上,还是很有格局观,能看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并根据自身条件选定目标,然后精准努力,她得了幸福,得到了智慧,她的人生从那种恶劣的起点开始,走到现在拥有幸福的她,无疑是人生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