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各位应该知道,咱们肾脏有两大功能,分别为排水功能与排毒功能,排水功能指的是产生尿液与保持体内的水平衡,而排毒功能则是通过尿液排除毒素。典型的为急性肾衰竭,如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主要表现就是尿量明显减少(尿量可以少到每天不足400 ml)与血肌酐等毒素水平显著升高。其它不太典型的急性肾衰竭也可以有尿量减少,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尿量也可以出现减少。因此,人们容易将尿量减少与肾衰之间画上等号,即“尿量减少=肾衰”与/或“肾衰=尿量减少”。就因为如此,人们又会得出“尿量正常就不是肾衰”这样的结论。

早期肾衰能治康复吗(尿量正常也可以是肾衰)(1)

在肾为先接诊的肾病患者中,经常会遇到初次就诊即诊断为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的患者。由于这些患者平时并没有明显症状,无水肿、无尿量减少,也无头痛头昏及明显四肢乏力等其它不适,也不重视体检,所以病情就会被拖成肾衰竭,严重者一发现就是尿毒症的也不在少数。如果,肾为先说的是“如果”,如果所有肾衰竭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患者都会有尿量减少,甚至尿量少到“无尿”(24小时尿量不足100ml)程度,那么这些患者就可以通过尿量的变化早点重视并进一步检查从而早发现自己患有肾衰竭疾病,也不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会有肾友不能理解的是,都肾衰竭了,肾脏怎么还会正常产生尿液与排尿呢?

相对于各种毒素(大分子、中分子及小分子),水分子还是比较小的,肾衰竭患者由于炎症、增生、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损伤,而各种毒素的分子都没有那么“小”,再加上“电荷”屏障的影响,所以就会导致部分肾衰竭患者毒素排出困难,而水分子可正常出入,其结果是患者的体内毒素水平升高而每天尿量并没有减少。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来说,由于体内毒素的升高是缓慢进行的,因此患者平时根本觉察不到它对身体的影响与伤害。这就是约大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不能早发现的重要原因,适应能力强的慢性肾衰竭,甚至等到尿毒症才发现自己患病。

早期肾衰能治康复吗(尿量正常也可以是肾衰)(2)

可为什么有些肾衰竭患者又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现象呢?或者说,为什么那么小的水分子又不能从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漏出来”呢?

这就需要提到“水钠潴留”这一现象了,简单来说,水与钠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好兄弟”,当肾衰竭患者体内钠离子含量过高时,水分子就会同时和钠离子潴留在体内,导致肾衰竭患者出现水肿与尿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常见于急性肾衰竭,部分慢性肾衰竭患者也可出现。对于此类肾衰竭,患者需要加用利尿剂以帮助利尿与减轻与消除水肿,严重者甚至需要采取临时性血透以“超滤脱水”。此时,经治医生更会要求患者给予低盐(低钠)饮食,原因就在于此。

早期肾衰能治康复吗(尿量正常也可以是肾衰)(3)

那么,尿量正常的肾衰竭还能逆转或治愈吗?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肾友或经治医生应该弄清楚的是肾衰竭的性质,是慢性肾衰竭?还是急性肾衰竭?或者是否是慢性肾衰竭基础上合并了急性肾损伤?虽说尿量减少的肾衰竭多见于急性肾损伤,但仍然不能以是否出现尿量减少作为判断肾衰竭的性质,而是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分析。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那绝大多数都有逆转或治愈的可能;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那也只能是控制或延缓病情,绝无逆转或治愈的可能;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基础上合并了急性肾损伤,那就有部分逆转的可能,但也不是治愈。

啰啰嗦嗦说的这么多,肾为先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绝对不能以尿量是否减少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患有肾病或肾衰,而应该通过身体上出现的各种蛛丝马迹并结合相关化验检查来作出判断或诊断,尤其对于既往患有慢性肾病或病史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家族中患有肾病等高危人群,更应该早检查与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为的是早发现肾病或肾衰。至于是否出现尿量减少,那也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因为尿量正常的患者也可能被诊断为肾衰。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