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不久前,资深出版人、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的新书《形色藏人》正式面世。我们引用百道网创始人程三国的一段话作为编按:

四年前的今天,资深出版人吴雨初创办的世界首家牦牛博物馆在拉萨开馆,我们有幸应邀参加开幕式并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那些场景至今记忆尤新、历历在目:老吴穿着藏装的藏汉双语致辞;各路朋友络绎不绝的藏品捐赠;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在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推掉无数活动邀请,专程来拉萨参加牦牛博物馆典礼并激情致辞——他说,这是中国独有世界也罕见的以一人之力创办的大型特色文化博物馆。

除了这些,此次西藏之行,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传说中的“古修哪书坊”度过的那半天时间。古修哪书坊是一家真正有特色的书店,是非常纯正的西藏主题书店。在去年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杯”中国书店致敬活动中,她还被评为“致敬特色书店——2017十家特色书店”。

这家书店有许多故事,我本来打算要写一篇东西,无奈手慢笔笨一直没有成文,正好今天在牦牛博物馆首发的吴雨初新书《形色藏人》中有一篇写到书店主人和书店的故事,征得作者授权,这里摘录发布。文中图片也由作者提供。在此感谢老吴生花妙笔书写的书店故事,也算帮我还了一个笔债。感谢古修哪书坊的两位主人一直坚守,打造一家有品质的特色书店。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1)

古修哪书坊

曾经的碌曲,可不像如今这般太平、繁华。青藏高原东部的这片草原,黄河上游的支流从这里坚硬的岩石和粗厉的沙土上流过,养育着藏族一支剽悍的儿女,也一度横行着一批批盗马的匪徒。在这片不安宁的土地上,晃动着厮杀的身影,流淌着无辜的鲜血。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因为那一段动荡的历史,而不得不崇尚勇敢的武力。当然,骏马和刀枪就是其标志。

一位被人们称为“阿伊卓乃”的女人,在这里颇有名声。她的丈夫因为“通匪”而在她23岁时挨了枪子,可她终身未曾改嫁,守着幼子活了下来,直到她终了76岁。

阿伊卓乃算得上一个女侠。部落争斗、草场纠纷、甚至于家族事端,人们往往会请她出山。她勇敢无畏、头脑清晰、心地忠良、能言服众。阿伊卓乃虽为独身女人,却能在一方土地赢得声名。在碌曲的十二个部落盛会上,听说阿伊卓乃家有一套数不清的马鞍马垫,很多人都会聚拢过来,欣赏那传世的宝物。后来阿伊卓乃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算是在家的居士。但她还是扶养了儿子成人成家。

随着岁月与时代的流逝,到阿伊卓乃进入晚年,孙辈们也成长起来。村里的人们看到,此时的阿伊卓乃成为一位慈祥的奶奶了。在众多孙辈中,她最疼爱的是第四个孙子。她给他讲过去的事情,讲部落和家族的传承。阿伊卓乃牵着他的手长大。

阿伊卓乃最疼爱的孙子的名字叫东智。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2)

东智

东智赶上了这个时代的艰难时刻。他小学二年级时,就到高山牧场去放牧牛羊了。奶奶并不知道这孩子将来会走向何方,虽然她欣赏他从小的聪明。她想把他送回到学校,可第二年,这小子却逃学几个月,不知行踪。不到10岁的孩子,就拿着长刀去偷杀邻村的猪,到庙里去抢僧人的牛羊肉。年迈的奶奶已经收拾不住他了,便把他送到儿子那里,儿子那时已经当上了县工商局局长,让他插入民族杂班。

也不知道东智这孩子是哪个窍门被打开了,忽然成了一个好学生。每天天不亮就独自到学校去读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甚至还遇见过鬼呢——他后来说,是真的遇到了鬼啊!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晃动着可怕的影子,因为那片土地战乱死人太多了。只一年功夫,东智竟然以第一名考入了本县初中。当时的校长是一位过去的活佛,看到这孩子的学业,认为他不需要循序而进,从初二直接升入高一,又从高二直接参加高考,并且以甘肃省藏文专业第六名的成绩,考入了被视为西北藏学重镇的西北民族大学。这是1991年。《甘南日报》对此还对东智作过报道,说:他的勇气值得所有人学习。

那时,西北民族大学还只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上了两年大学的这些学子们就敢于闹事了,他们坚决要求成立藏语系,为此还举行了罢课。今天东智还颇为得意,他们罢课成功了,学校成立了藏语系。如今名冠天下的原天堂寺第六世活佛——多识仁波切就是他们的教授。虽然他们评价说,多识仁波切是一名最好的教授,而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系主任。

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还是有点不可一世的傲气。他们既是时代的幸运儿,却又不像是文质彬彬的学究。他们来到西北大城市兰州,却一点儿也没有乡下人进城的怯弱。他们经常在校园内打架,甚至,因为他们敢于打架,一些社会上的公司来雇他们去欠债户上门讨债,讨回债来给他们提成。他们便拿着这提成的钱,去刚刚兴起的歌厅喝酒泡夜。

在同一所学校里,蒙古族和藏族学生,既有相互打架的时候,又有一起歌舞的场景。他们藏族学生背后议论说,有一个蒙古族女生特别霸气。在一个歌舞的夜晚,东智盯上了一位美女学生,居然就是那位霸气的蒙古族女生。她的名字叫格尔力图雅。最后,不知道东智施用什么手段,总之,他把这位蒙古族美女揽入怀中了。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3)

东智夫妇

1995年,西藏自治区向西北民族大学发出信号:将招收总分在85分以上的毕业生。该年度西北民族大学藏语系只有包括东智在内的4人。虽然多康地区的知识界对卫藏地区有某种不屑,但谁也不能否认,拉萨的确是藏文化的核心所在。于是,东智进入了西藏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他当然可以当编辑,但他更喜欢带有经营色彩的工作。另外的原因是,出版社的那点工资也的确不够他开销。

于是,东智在为出版社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自己也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布达拉宫前的街道摊贩点上,出现了东智。他倒卖过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包括工艺品,也曾用150元价格买来二手自行车,稍加维修整理卖出200元,一辆车就能挣50元,据说生意还不错。能够用挣来的这点小钱,周末请请安多老乡。东智甚至还办过餐馆、朗玛厅。那个蒙古族美女格尔力图雅也追随而来拉萨,在外打工。他们曾经在大昭寺广场的商场租了一个摊位,卖旅游纪念品。有一次,东智把有关西藏的几本书放在工艺品柜台里,居然很快卖出去了。这可大大启发了东智和格尔力图雅的思路——既然游客对西藏相关图书有兴趣有需求,何不就势办一个书店呢?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4)

吴雨初、东智与友人则介

2003年5月1日,“古修哪书坊”开张了。这是一家专门经营有关西藏各学科图书的书店,包括西藏旅游、历史、宗教、人文、地理、文学各方面的藏文、汉文、英文图书。当时的拉萨市城关区委书记赤列来到这家书店,非常赞赏,说:我们的八廓街就需要这样有西藏特色有文化品味的商店,不能搞成尽是卖胶鞋、卖杂货的。

两年后,古修哪又开办了书吧,既可以读书买书,又可以品茶品酒,还可以举办活动的场所。到他的书吧,东智可以请你喝酒喝茶,但“文化不打折”,买书是不能便宜一分钱的。到2014年,八廓街重修清代驻藏大臣衙门时,他们又在衙门口开了一家书店,古修哪终于进入了八廓街商圈最核心的部位了。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5)

古修哪书坊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6)

古修哪书坊荣获“新时代杯”中国书店致敬活动“2017年度特色书店”

“古修哪”从字面上的意思是拉萨敬语“请坐啊”,但东智说,他本来的意思是“古代的修行者在哪里啊”的汉语的缩写。因为东智最敬佩的古代修行者是米拉日巴,那是一位把知识、智慧和实践相统一的人,是知行合一的典范。运用书店和书吧的优势,广泛结交了西藏、国内和国际的文化友人。“古修哪”现在成为拉萨古城最具影响力的藏学书店。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7)

古修哪书坊活动现场

我是在二度进藏筹建牦牛博物馆后与东智结识的。东智因为他父亲喜欢收藏老旧物件,来到拉萨后,也注意搜寻那些包含西藏历史文化的古玩,成了一位民间收藏家。东智对牦牛博物馆的创意和建设非常理解,一直帮我进行义务宣传。在2013年5月18日的捐赠仪式上,东智和格尔力图雅二人一起上台,给我们捐赠了一具珍贵的野牦牛头。因为我们同住仙足岛小区,东智常给我介绍一些朋友,其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为牦牛博物馆的捐赠人或志愿者。

朋友嘉措总是说,东智是“被蒙古人统治的最后一个藏族人”,东智常与格尔力图雅一起来我这儿聚会,席间,当格尔力图雅唱起蒙古族酒歌来,那浑厚的底气、豪迈的气势,我才体会到“统治者”是什么意思,东智只能是一个唱和者,人们便可以想见“被统治者”是什么模样了。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8)

东智夫妇向西藏牦牛博物馆捐赠藏品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9)

格尔力图雅唱起蒙古族酒歌

近两年,东智也成了网络写手了,常在微博微信上发一些语出惊人的言论了。他特别理解牦牛博物馆的内涵,后来成为我们的特聘专家。在读到我的《最牦牛》一书后评论说:“亚格布先生的《最牦牛》以最牛逼的文笔,让一群牦牛逍遥在字里行间。看到里面的一些记述恍如昨天。能为有恩于藏人的牦牛做些事是我们这些吃过牦牛肉,穿过牦牛皮,喝过牦牛奶的人们应尽的责任。 ”

东智的网络言论往往会受到网友的诟病,他自己大不以为然:“我发微信微博经常被人诅咒或骂的狗血喷头,这个已经习以为常,因为骂多了也就麻木了。关键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继续揭露社会问题与剌破他人眼花缭乱的脓包,让人照好镜子,撕开自身的假面具,这是我们的责任。总之我写东西不怕被人赞为神,也更不怕被人贬为鬼,在鬼神之间杀出一片属于正常人的天地,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10)

吴雨初与东智

前些日子正好是中秋节。东智发微信说:“我身为吐蕃人祝汉族同胞中秋快乐,有些人说凭什么,那是他们的节日又不是我们的。我说就是因为是他们的节庆而我真心祝贺,因为我们翻开历史的真页是为了造就明天的善业而不是为了恶业。”

东智的关于藏文化的一些语录式的言论,让不少粉丝点赞,网友旺秀才丹甚至戏称他为“藏族的鲁迅”。如:

“花谢花蕊犹存,英雄虽败犹荣。倒在英军枪口下的藏军,日不落帝国虽然赢得了藏军的冷兵器,但他们的热兵器从来没赢得过藏人的满腔热血。”

“世界末日有两种,那就是物质生活的末日和精神生活的末日。要是物质生活末日的诺亚方舟在西方世界的话,精神生活末日的诺亚方舟在东方的雪域高原。我敢说那就是西藏的文明。”

“藏人与藏文化的垂暮之年,喇嘛只能双修而不能禅修,堪布只要粉丝而不要信众;信徒只信财神而不信菩萨,藏学只有砖家而没有专家。”

桑旦拉卓读后感

在拉萨,八廓古城是商业、文化的中心,走在八廓街,有一处角落里的小店总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那就就是“古修哪”,一个别致的书店,古修哪是藏文,是“请坐”的意思,这里确实值得驻足停留,书店面积不大但书目齐全,以藏文化相关的书为主,这小店的创始人就是东智先生,一位幽默睿智的安多藏族人,我喜欢他的一句话“文化不打折”,当然,他的书也不打折。

吴雨初写古修哪(吴雨初写古修哪)(1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雨初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ISBN:9787223058063

(编辑:郭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