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3日讯(记者 杨晓辉 黄奕琳 张芯雅 通讯员 陈丹艳)方向为远见者引领,成就唯奋进者卓绝。

厦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实践地。当前,厦门正按照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要求,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加速奔跑、大胆创新,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从以“三来一补”为主的电子、机械、轻工、化工等行业起步,到今天的串点成链、集链成群,厦门工业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升级跨越,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建构新产业格局。

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开展益企服务构建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的牵头部门,市工信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稳定工业运行、促进有效投资、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系列举措,不断开拓新局面,努力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为“两高两化”厦门建设贡献工信力量。

关键词1 支柱产业集群

提升能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务院第5次通报表扬厦门市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这是对厦门市工信领域“厚基勃发”、高质量发展的点赞,更是对厦门始终着力推进工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褒扬。

根据市委市政府“两高两化”战略部署及“4 4 6”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市工信局集中力量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2个支柱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锁定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厦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形成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4条产业链。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1)

厦门正迈向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地,各部门深入一线益企服务

9月29日,厦门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开工,总投资330亿元。而且,随着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电气硝子玻璃基板三期与四期、宸鸿穿戴式及3D 触控模块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厦门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高地的步伐蹄疾步稳,快意争先。

厦门是国家光电产业集群试点、全球触控屏组最大研发和生产基地。宸鸿科技、宸美光电、天马微电子、电子硝子、友达光电、冠捷科技……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足以体现厦门平板显示产业链之茁壮。2021年,产业实现产值1606亿元。

依托戴尔、浪潮、亿联网络、雅讯、华联电子、弘信电子等企业,厦门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覆盖整机制造、电子元器件、IT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整机品牌具有全国影响力。2021年,实现产值1375亿元。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涵盖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应用,联芯、三安、士兰、通富、瀚天天成、紫光展锐、美日丰创、星宸、优讯、开元等汇聚一堂。在2021年实现产值481亿元。

互联网、数字创意、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厦门涌现美亚柏科、亿联网络、易联众、美柚、美图、吉比特等一批领军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强,用户规模以及影响力排名靠前。2021年营业收入达1369亿元。

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涵盖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拥有太古、新科宇航、金龙、ABB、施耐德、林德叉车、宏发电声、科华恒盛、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盈趣科技等知名企业。厦门成为全国最大的中、低压开关高端制造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2021年产值2188.6亿元。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2)

厦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关键词2 战略性新兴产业

乘势而上,寻找新动能谋求新增长

提升支柱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的同时,厦门乘势而上,锚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已拥有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呈现“裂变”增长。2019年以来,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连续4年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生物医药产业覆盖了创新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高价值功能性食品、生物制造和生物育种、新兴海洋生物科技等九个方向,拥有万泰沧海、宝太生物、大博医疗、艾德生物、国控星鲨、锐珂英科新创、特宝生物等知名企业,2021年产业实现产值916亿元,增长17.9%。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以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为主,覆盖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碳材料等行业领域。2021年产业产值达到1070亿元。主要龙头企业有厦门钨业、三安光电、华懋等。

新能源被视之为未来最有希望、最具爆发力的行业。9月28日,在火炬同翔高新城,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海辰储能总部大楼、新研发大楼和锂电二期M3智慧工厂同期完成封顶。“百G海辰”规划目标迎来阶段性进展,海辰储能从快速建设迈入正式稳定运营。

宁德时代落子火炬同翔高新城——9月6日,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开工,主要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线。这是继去年12月厦门时代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一期)开工后,宁德时代牵手厦门推进绿色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链主企业聚集,带动产业链快速延展。锂电池隔膜领域全球行业龙头恩捷股份6月20日宣布,与宁德时代携手在厦投资52亿元建设16条锂离子电池隔膜基膜和涂布分切生产线,计划2023年建成投产。

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新能源产业年产值为478.86亿元,2022年仅1-8月,就已实现产值611.98亿元,快速“裂变”正在发生。

关键词3 专精特新

强链补链,激发活力孵化未来

在福建海域,28个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浮标搭载着多种传感器与仪器设备,实现全天候水质、水文、气象一体化实时在线监测,其续航能力强、高可靠性、覆盖面广等特点带来行业面的极大突破——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研发产品。“专精特新”是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

近年来,厦门市工信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重点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国家级基地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工作,推动厦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所明确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路径,2014年以来,厦门市已累计培育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位居同类城市第7名),3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同样需要优良的载体支撑。目前,厦门市拥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8家、省级示范基地3家、市级示范基地17家;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2家、省级示范平台12家、市级示范平台31家。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市工信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2021年以来,已促进19家合作银行为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3.75万笔,合计金额223.83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认定,对认定企业给予银行贷款贴息,两年来,共扶持442家企业,累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供给4053.36万元。

关键词4 数智化

转型升级,建功数字厦门新征程

在金牌厨柜四期生产车间内,全自动化大型机械臂有节奏地夹起粗糙的板材放置于传送带上,板材有序流转,经板面清洁、高温压贴、修边裁剪等多道“魔法”加工,逐步变成各式各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偌大车间仅有一至两个工作人员在辅助作业,对比传统生产线,全自动智能生产让效率提升整整4倍。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3)

工人在金牌厨柜车间内操控智能生产设备

金牌厨柜智能化生产线、建霖智能制造工厂、友达光电的灯塔工厂、玉晶光电的智能化流水线、保沣实业上下游协同平台等一系列典型案例,都显示厦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履坚定与迅捷。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4)

厦门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资料图片 保沣实业智能车间)

鼓励、引领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厦门市工信局着力为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四位一体”的数字厦门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组建大数据管理局,成立大数据公司,编制数字厦门建设专项规划,修订《厦门市财政性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发布《厦门市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促进政府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2年数字厦门工作要点》;按照“1 N M”架构模式推进厦门“城市大脑”建设,支撑4个应用场景上线,“数字厦门”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出台《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动成立“元宇宙产业人才基地”“元宇宙产业联盟”“厦门火炬元宇宙孵化器”;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确立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厦门“元宇宙生态样板城市”和数字化发展新体系。

厦门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项目落地同翔高新城、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海沧、美亚柏科智慧城市(数字社会信创底座)、智联信通智慧城市5G路灯感知网建设……一系列项目夯实城市数字底座。

务实笃行,厦门数字经济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88.3,位列全省第二;建成16座数字化样板工厂(车间),超过5000家企业上云;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4250亿元,占GDP比重为60.4%;全市建成5G基站超1.1万个,基本实现重点产业园区、重要行业区域、市政服务区域、城市交通枢纽以及高校区域5G覆盖……着力数字厦门建设,市工信局行进也迅疾,承载也浩瀚。

关键词5 营商环境

用心服务,全方位益企“加速度”

8月30日,由市工信局牵头搭建的高端制造(金属加工)公共服务资源池上线,为企业提供高端制造设备共享服务。资源池囊括国内外专业领域567款设备设施,涵盖化学、材料、物理、机电、光电等多个学科,共计1830台(套),较好缓解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效率与效益的压力,不断释放创新活力。

今年5月,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陆续收到多个部门的各种政策奖励补助“红包”共计160多万元。市工信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依托厦门“城市大脑”建设的“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兑现平台让企业“无需跑腿,免予申报,直接享受,省心省时省力”,获得企业负责人的夸赞。目前,该平台累计上线99个政策,已完成兑现政策46个,惠及3137家企业,兑现金额6.93亿元,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便利化早已渗透日常。去年5月底,厦门市“慧企云”政企协同服务平台上线,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业务办理、资金申报、企业诉求、公共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办事开启“一键加速”。

惠企纾困稳增长,离不开金融活水支持。市工信局积极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地厦门,截至6月底,已推荐42家企业申请对接子基金,拟融资金额19.59亿元;扩大市技术创新基金规模至150亿元,融资成本从3%/年减低至2%/年,已有135家企业(项目)累计申请技术创新基金融资金额93.66亿。这些举措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提振市场信心、稳住经济大盘。

为更好地帮助企业谋发展,市工信局牵头在全市开展“益企服务”专项活动,千方百计打好服务“组合拳”,当好企业“服务员”,做好企业“贴心人”,打通企业发展“中梗阻”,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厦门市工信局“一站式”服务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首批182家企业;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976家重点企业;集中开展60场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优质服务活动,累计服务企业6500余家次,超6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与。

省时、省力、省心的高质量营商环境,为厦门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年1-8月,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

关键词6 金砖创新基地

金砖机遇,扩大国际产业合作

9月7日,2022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开幕。论坛上,29个涵盖金砖能力建设、产业合作、基金等领域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高达181亿元,金砖创新基地产业创新联盟同时成立。这是厦门扎实推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累累硕果。

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有力指导和省市两级的部署推动下,厦门市工信局持续聚焦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三大重点任务展开工作:

2021年,配合工信部编制印发《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方案》;推动建设金砖国家工业能力培训平台,形成第一批6个领域、11个培训项目、320门培训课程;推动落实45项金砖创新基地工信领域建设任务,推动工信部国合中心、产业促进中心、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4家部属机构来厦落地分支机构,并建设8个金砖新工业赋能平台。

2022年,厦门市工信局在政策协调方面,将发布金砖数字领域国际标准服务平台、数字经济领域金砖国际标准体系、工业绿色发展平台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布金砖工业能力培训平台及人才培训成果;在项目开发方面,发布星火·链网金砖区块链服务、金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两项基础设施成果,以及金砖工业能力共享平台、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设成果。

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也为厦门带来国际合作新机遇——强力巨彩面向金砖国家出口全彩LED显示屏模组;科华数据为金砖国家医疗、轨道交通、工业、金融等行业提供高效清洁的智慧电能解决方案……截至6月底,厦门已签约金砖合作项目40个,遴选了104个金砖示范单位(项目),覆盖数字制造、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医疗健康、科研创新等新工业革命领域,为合作成果转化落地开启“加速度”。

来源:海峡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