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执厥中”,这四个字应该是目前知道的较早见于史料上的跟“中”有关的论述了古今相传是尧传给舜的心法,后来舜又传给禹,并增加了三句话,最后成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庚子岁书事其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庚子岁书事其一(中学集览其二允执厥中)

庚子岁书事其一

“允执厥中”,这四个字应该是目前知道的较早见于史料上的跟“中”有关的论述了。古今相传是尧传给舜的心法,后来舜又传给禹,并增加了三句话,最后成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我试着按我的理解解释一下这十六个字。

人心惟危

人心,跟道心相对。一个层面指普通人,另一个层面指由普通人组成的各种组织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再进一步引申,还可以指研究普通人各种行为的社会科学,像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之类。

危,利害。

这句话就是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由普通人组成的各种组织甚至国家,包括各种社会科学,其一切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核心都是“利害”二字。

孔子《周易系辞》“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司马迁《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两句话,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道心惟微

道是宇宙的规律。道心,指的是对宇宙客观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在中国,道心之始,叫做“修身”,道心之成,就是“升仙”(所谓得道成仙嘛)。

中国最高的学问是“道学(仙学)”,“道学(仙学)”搞不定,难度降低点,就是“儒学”。儒学就是关于“人”的学说,其核心就是“仁”。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大道废,有仁义”,说的就是成仙太难,成不了仙,就只好讲仁讲义了。

微,微妙、微小。微与危对。危是有,微是无;危是色,微是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再引《道德经》一句,不知已足以解释“道心惟微”否?

惟精惟一

精,精心,对应的是人心;一,一心,一心一意,对应的是道心。

人心特点就是复杂多变。

要把握和处理人心,就得靠“精”。后世说的精心谋划、精确算计等等,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道心的特点就是微妙、微小,既无且空,难以把握。

修炼道心,需要“常无欲以观其妙”,做到一心一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允执厥中

允,包含时空两个属性。空间属性就是全面、全部,无所遗漏;时间属性就是无始无终,永久如此。

南开校训,允公允能,允字之意也取于此。

执,好理解,厥者,其也。

中,一是方位判断,二是价值判断。

方位,我引用金文杰先生《大易探微》中的文字加以说明,其文如下:

方位两字,寓意有别。方本自然,位由人立。方从日在一元之中出没往来之位分,五行四象已寓于其中,故曰方本自然。而位从人立,人为万物之灵,记以之代表万物。立者,立卦象也。象以状物,类归五行,故曰位由人立,以合图文。由此推论,方以象征自然,为时间之流逝;位以容纳事务,乃空间之存在,两者结合为元中分元,即生生之谓易也。

价值判断,取舍的标准也。一切学问,最后的归结都是价值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