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颐和园再次去游玩的想法由来已久,当然,前提是一家三口一起去游玩。自1999年7月28日一家三口游玩了颐和园后,转瞬已经21年过去了。由于是国庆节,去北京的好多景点需要提前预约,于是在2020年10月3日,通过手机《畅游公园》预约了5日的天坛公园、颐和园门票,准备用一天时间再次去游玩这两个21年前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园区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颐和园的评价为: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北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

2020年10月5日早晨,共用时2小时30分钟游玩了天坛后,在儿子带领下,午餐之后,乘坐地铁4号线到达北宫门,出来后,行走不一会,14点15分到达颐和园北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

北门柱上楹联:雉扇开时,娲簧喜奏齐天乐;凤韶谱处,舜琯偕陈益地图 。大门二层匾额为慈禧太后题写 :凤策扬辉。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

国庆节游客很多,这是排队准备进入颐和园的游客。到检票口拿出身份证一刷,就进入了。


苏州街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

从北宫门进来,第一个景点就是苏州街。在红墙金瓦的皇家园林中,从袅袅水乡踏着碧波而来的苏式街坊显得格外清爽秀丽。因为疫情的原因, 苏州街没有开放游览,也只能在桥上看看,拍拍照片。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

过桥后,迎面是一座高大华美的木牌楼,四柱三间七楼,有一个牌坊,上面题写:慈福。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

牌坊背面题写着:慧因。这里遍植松柏,郁郁葱葱。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1)

继续行走,看到的石狮子。


赅春园、味闲斋

赅(gāi)春园原是清漪园里一座有着山林野趣的小景点,始成于乾隆23年(1758),由赅春园、味闲斋两组独立院落组成。其中的蕴真赏惬、竹籞、清可轩、香岩室、留香等景观建筑充分利用了万寿山后山西部天然的岩石沟壑,因地制宜、依山势而建,且步步递高,风格独特,景色绮丽,尤以满壁的岩石镌刻著名。乾隆皇帝非常喜爱这座园林,将之命名为“赅春园”,意为“春意完备的园林”。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期,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在清漪园废墟上改建颐和园,因财力有限,赅春园等许多景点都没能恢复,一直荒芜至今。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2)

赅春园大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4)

网上搜索到的赅春园、味闲斋复原图片。赅春园和味闲斋是并肩相连的两个院落,位于后山御路西部路南的坡地上,赅春园居东,味闲斋居西。赅春园前临丘壑,背靠石崖,顺山坡迭起三层台地,它与味闲斋之间以游廊连接在一起。乾隆皇帝曾数十次登临赅春园,吟诗咏句,借景抒怀,曾有“北山早识幽居有,南国遍游胜地无”的赞美诗句。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5)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7)

味闲斋遗址。

“味闲斋”是乾隆皇帝的书斋之一,只剩五间殿堂的台基。我们大概游览了一下,就继续前行了。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9)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0)

过了这个亭子,沿着山路开始向上行走。由于事前也没有做攻略,想着颐和园就是21年前拍摄的那几张照片的样子,殊不知,本应该参观完味闲斋后再往回走,有一条路向南行走,就可以到达——四大部洲,之后继续向南,就可到达智慧海。我们错过了去四大部洲,略有遗憾。


智慧海

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殿内供着高大的观音坐像。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园内,将殿内木制佛像烧毁,并将外壁上佛像尤其是佛像头部砸毁。

“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1)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2)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3)

沿着小道爬行不一会,远远就看见智慧海了。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4)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5)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6)

智慧海外形为仿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两层。由于地方很狭窄,只能拍摄到这几张照片。智慧海大殿前殿额题:智慧海,大殿后殿额题:吉祥云。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7)

站在智慧海的后殿前,也就是题有“吉祥云”的前面,向北远眺,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8)

智慧海正面是众香界牌坊,牌坊为砖石结构,表面用五色琉璃瓦件装饰。众香界是佛国的地名,是一座砖筑琉璃贴面作装饰的牌楼。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29)

祇(zhī)树林。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0)

牌坊北面题额:祇(zhī)树林。这个大门估计是因为疫情锁闭了。牌坊的南面题额:众香界。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1)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2)

上面两张照片是我在佛香楼北面拍摄的众香界牌坊的南面。众香界牌坊两面坊额和智慧海大殿前后殿额,均为三个字,连起来读,正是佛家偈语:“众香界,祇树林,智慧海,吉祥云”。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3)

之后,沿着道路向东行走,开始下山,这是在半山腰拍摄的颐和园十七孔桥景色。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4)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5)

过重翠亭。继续行走,就到达颐和园长廊。


长廊

长廊面向昆明湖,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6)

太湖石,称为排衙石,象征两排衙役门前站班。它们还有个名称叫做十二生肖石。造型仿照十二生肖的十二块太湖石。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7)

在长廊处拍照留影。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8)

长廊的寄澜亭。意译:寄托情怀于波澜的亭子。乾隆借孟子名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作诗《寄澜亭口号》。“观水曾闻曰有术,澜行亦复籍盈科。设于不佳知其寄,百岁光阴殊几多。”澜——大波浪,如波澜壮阔。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39)

网上搜索的一张照片。

颐和园的长廊上有四座重檐八角亭,都是在长廊的转弯之处,从邀月门起依次为: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只拍摄了寄澜亭这一个亭子的照片。


昆明湖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0)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1)

从长廊向南拍摄的昆明湖景色。


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佛香阁不是单体建筑,在清漪园时是大报恩延寿寺的一处佛殿,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2)

从长廊边的花卉造型旁拍摄的佛香阁照片。前往佛香阁参观游览,必须单独购票,当然,进入佛香阁参观是必须的。


排云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4)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5)

摄于1999年7月28日,颐和园排云门前。和下面的照片对比一下。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7)

在排云门前合影留念,时隔21年再次游玩颐和园……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49)

排云门九龙斗匾。

排云门外柱楹联:迎辇花红星云争烂漫;当阶草碧风雨协和甘。

内柱楹联: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大门横匾:万象光昭。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0)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1)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2)

排云门背面。柱上楹联:青锁朗晨光尘瀓(chéng,古同"澄")六幕;紫渊回斗极瑞辑三阶。上悬挂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多祉攸集。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3)

排云门内的第一进院落中心是清漪园遗存的长方形水池,上架单孔石拱桥。照片右上角的建筑就是“二宫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4)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5)

水中院东玉华殿的倒影。

院落东西两厢是玉华殿、云锦殿。玉华殿位于院东,云锦殿位于院西,均面阔5间,歇山式顶。我们直接从中间先往上走,最后下来时才看的玉华殿和云锦殿。但为了方便朋友们了解,我就按照从低处往高处的顺序写。


云锦殿、玉华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7)

位于院西的云锦殿。云锦殿,原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的鼓楼,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一进院落的西配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曾是慈禧皇太后举行万寿庆典时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临时休息的地方。现在殿内陈列文物皆为当年王公大臣们进献慈禧的寿礼。

殿柱楹联:凤曲登歌调令序;龙文集舞汜祥风。匾额为光绪御笔:云锦殿。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祥映昌基。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59)

位于院东的玉华殿。原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的钟楼,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一进院落的东配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曾是慈禧皇太后举行万寿庆典时王公大臣们的休息处。现在殿内陈列文物皆为当年王公大臣们进献慈禧的寿礼。

殿柱楹联:九陌春生调玉律;千门瑞绕发琼枝。匾额为光绪御笔:玉华殿。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珠纬联辉。


二宫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0)

排云门内的石桥正对着二宫门。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1)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2)

二宫门大门上悬挂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万寿无疆"黑漆金字匾。大门楹联:宝祚无疆万年绵茀禄(犹福禄。茀,通“福 ”);天颜有喜四海庆蕃釐(lí,蕃厘,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洪福)。


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3)

站在二宫门看排云殿。“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寓意此处为仙人居所、长生不老之地。现殿内陈设的展品为当年王公大臣进献的寿礼。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4)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5)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7)

排云殿建在一座高台上,平台下对称排列着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铜缸,俗称“门海”。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69)

从东向西拍摄的排云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0)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1)

从西向东拍摄的排云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2)

排云殿外柱楹联:崧岳大云垂九如献颂;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描绘的是一幅祥云颂德、甘雨献瑞的人间仙境。

排云殿内柱楹联:叠石起璚(jué古代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峦如山之寿;引泉通玉液有泽皆春。

匾额为慈禧皇太后御笔:大圆宝镜。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4)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5)

排云殿后面。殿柱楹联:佳霭集彤闱花皆益寿;祥光凝紫禁树尽恒春。再一次点出了排云殿“庆寿”的主旨。匾额为慈禧皇太后御笔:天乐人和。


排云殿东配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7)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8)

排云殿东配殿。排云殿的东配殿楹联:露气渐移高阁漏;日华初照御阶松。匾额为慈禧皇太后御笔:凤藻腾文。


排云殿西配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79)

排云殿西配殿楹联:捧日云霞三岛见;随风珠玉九霄闻。匾额为慈禧皇太后御笔:光绚春华。


芳辉殿

芳辉殿位于排云殿东面,原为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妙觉殿,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的东配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现殿内陈列着王公大臣进献慈禧的寿礼。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0)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1)

殿柱楹联:西山晓日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紫闱。匾额为光绪御笔:芳辉殿。“芳辉”二字寓意祥瑞生平。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齐荣敷芬。


紫霄殿

紫霄殿,原为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真如殿,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二进院落的西配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现殿内陈列着王公大臣进献慈禧的寿礼。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2)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4)

紫霄殿柱楹联:上林万树连西掖;北极诸星拱太微。匾额为光绪御笔:紫霄殿。“紫霄”二字寓意祥瑞生平。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登祥荐祉。


德辉殿

德辉殿,原为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多宝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前出廊,两翼有爬山廊与排云殿相连,是帝后到佛香阁礼佛时更衣休息的场所。 德辉殿院内东西各有3间硬山顶房,均坐北朝南。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5)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6)

向上眺望德辉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7)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89)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0)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1)

匾额:“德辉殿”。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敷光荣庆。德辉殿外柱楹联:苑启宜春曈昽朝日丽 ;宫开仁寿挹注醴泉甘。大门两侧楹联:备天宝九如春华秋实; 启建章万户霞蔚云蒸。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2)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4)

拍摄的德辉殿后面。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春和元气。


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阁外形按武昌黄鹤楼设计。阁前有八字形台阶直登台上,登上佛香阁,可饱览昆明湖上风光和四周景色。

“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佛香阁八面三层四重檐,高约41米,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

佛香阁,坐北朝南,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1.75米。佛香阁高3层,周围有廊,黄、绿色琉璃瓦屋面,八脊攒尖顶,面南悬有匾额“佛香阁”。阁下台座,平面呈方形,边长45米,地面高程约42米,台南壁高23米。阁内佛龛,为汉白玉须弥座。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5)

佛香阁的南山门坐北朝南,面阔3间,黄色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歇山顶。佛香阁南山门横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导养正性。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6)

站在佛香阁南山门大门口拍摄的佛香阁。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7)

佛香阁一层楹联:鉴映群形润生万物;贯穿青琐荣带紫房。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8)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99)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0)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1)

佛香阁最高层悬挂的匾额“佛香阁”的题字人是清代书法家李钟豫。一层匾“云外天香”意为用佛法宣扬风俗教化。二层匾“气象昭回”意为世间回转着光辉灿烂的星辰之光。三层匾“式扬风教”意为佛香阁萦绕着非同人间的仙界芳香。四层匾“佛香阁”。“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意指佛陀众香国,是佛经中理想世界。我们绕着佛香阁转了一圈。

敷华亭、撷秀亭位于佛香阁东、西两侧巨大的假山石上,始建于光绪年间。东名敷华、西名撷秀,由于攻略没有做好,所以这两个地方就没有去。之后,沿着台阶下佛香阁。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2)

从佛香阁下来走到半道,使用手机华为P40PRO拉近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乾隆御笔“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3)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4)

是1座巨大的青石须弥座,座高2米,上面坐落着全部用石块雕制而成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石碑通高9.87米。碑座为6层束腰式,中间腰身浮雕佛像,四周浮雕龙纹,碑帽浮雕卷草龙纹,正中有宝顶,造型雄伟,雕刻精美。这座石碑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文四面阴刻,皆为乾隆帝御笔。碑阳正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碑阴为记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为“乾隆御制诗”。“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中乾隆自称扩建昆明湖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治水。


云辉玉宇牌楼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5)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6)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颐和园(北京行记六世界文化遗产)(107)

云辉玉宇牌楼,建在昆明湖的北岸,依山傍水,起到引水接山的作用。这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顶覆黄色琉璃瓦,上绘金龙和玺彩画,尊贵高雅。牌楼的北面匾额上题:云辉玉宇。寓意这里是宫殿和彩云相辉映的世界。牌楼的南面匾额上题:星拱瑶枢。意为众星拱卫的神仙之地。

此时已经是16点19分,至此,自下午14点15分到达颐和园北门,游玩上述景点,共用时2小时04分。以前游玩的时候,不太注意景点的楹联,后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楹联所书写的内容,就十分留意楹联内容,并用相机或手机一一拍照,回来后慢慢品读。另外,说是行记,其实相当于旅游攻略,使读到此文的朋友能够对这个景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便在游览的时候少走弯路,仅此而已。

上一篇:北京行记(五)世界文化遗产——天坛

下一篇:北京行记(七)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下)

链接: 北京、大连、旅顺、威海、青岛之旅

链接:北京八达岭、慕田峪长城行记

链接:北京圆明园、恭王府行记

链接: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