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点军检察”

可关注我们!

书海碣语

书是阶梯,帮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小船,载人们遨游知识的海洋。

书是钥匙,为人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书是花朵,给人们洒满迷人的芳香。

书是美味佳肴,让人大快朵颐;

书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书是沁人心脾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书是动人心弦乐曲,让人感而泪下。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1)

《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2)

作品简介

《麦琪的礼物》讲述的是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的生活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

作者简介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3)

上图为[美] 欧·亨利

欧·亨利(英语: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时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4)

经典语段赏读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5)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6)

第一卷 第二部

这件事之后,我的孩子见到我之后的反应就更加夸张了。每当我偷偷地想靠近他们的时候,第一个发现我的人就会喊:“爸爸来啦。”之后两个孩子同心协力地快速收拾玩具,去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

在家庭中,我变成了孤立的幽魂,没有人愿意和我交谈,但我的收入却日渐丰厚。不到一年的时间,我攒下了一千美元。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完全可以用物质衡量,那么我的生活倒算不错。但生活没那么简单。我为了钱,失去了温馨的家庭和朋友,失去了所有的人生乐趣。在精神上我就像一个逃荒者。或许用一个好的比喻,我就像一只蜜蜂,忙碌地、贪婪地吸吮着正在盛开的花朵中的蜜汁,那是花朵最美丽的年华。所以花朵们看见带刺的我就会自然地恐慌、畏惧,巴不得赶快逃走。

有一天,我正从彼得·赫弗尔鲍尔殡仪馆门前经过,彼得站在门口,面带微笑地向我打招呼。我好久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了,在这几个月里,我的朋友见到我都是转身逃走的。是难过、是感动,总之我停下了脚步。于是,彼得请我进去坐。由于那天下了雨,空气中湿气太重,有些阴冷,所以彼得带我进到殡仪馆后面的一个房间后,生了一个小炉子。这时,一个顾客上门,彼得让我自己先待会儿。也就是在我独自一人坐在这个温暖的小屋时,我突然顿悟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满足感。

我环顾四周,满是与殡仪馆相关的配备。一排排发亮的黑黄檀木棺材,棺材上有黑色的棺衣。还有棺材架、灵幡、羽毛……这里的安详与庄严营造出最佳的沉思场所。因为这里距离死亡太近,这里是所有生命的边缘,所以这里永远被沉寂的氛围笼罩。当我一踏进这个屋子,所有的尘缘琐事便烟消云散。我无心思考什么幽默,只想让我的心灵躺下来休息一下,四周陪伴我的是那些曾经的温柔。前一刻钟,我还是一个被家人和朋友孤立的幽默家;后一刻钟,我却成了一个看破世间琐事的哲学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让我安心的地方。在这里,我不用煞费苦心地制造那些我已经完全失去兴趣的幽默;不用挖空心思地去琢磨一句话如何表达才会更讽刺;不用为了一个笑料、一个噱头去偷窥、去剽窃别人的思想,让自己斯文扫地。

过了一会儿,彼得回来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和他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没有先开口说话。但是我也很害怕他一开口就破坏了这里的圣洁和庄严,破坏了我刚刚感受到的一切,成为恬静美梦中那刺耳的声响。不过最终我知道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的谈吐与这里的气氛相得益彰。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为朴实的人,如果死海与他相比,也会如同喷泉。他的言语中没有一丝油腔滑调和精彩措辞,他的陈词老调就像这里的黑莓一样普遍。他的平铺直叙,如同每周一固定发布的股票行情,轻而易举地就让人忽略掉。他那沉闷的话语居然让我激动得微微发抖。为了确认,我用我最经典的笑话试探他。果不其然,就像太极一样,将力卸得无影无踪,看不到一点成效。从那刻起,我喜欢上了我面前的这个人。

从那以后,每周我都会挤出两三个晚上偷偷溜到彼得这里,待在那个能让我心情沉淀的小房间里。我沉迷于这里,因为这是唯一能给我带来快乐的地方。我会早早起床,我会快速做完我该做的工作,只为能够快些来到这里。因为在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我都会想方设法地搜索幽默的素材,这已经变成了习惯,我无法控制。但在这里,我即便想这样做,也不会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无论我怎么抛砖引玉,他都会按他自己的语言习惯平铺直叙。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精神好多了。当然,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娱乐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我需要的就是这里。我在街上邂逅朋友时,偶尔我会面带微笑地和他们打招呼了,甚至是说上一两句开心的话,这让我的朋友们很惊诧。在家里也有那么几次,我会和家人畅所欲言,开怀大笑,这同样让我的家人瞠目结舌。我一定是被之前的状态折磨得太久了,以至于我现在就像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一样,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假期和休闲时间。

孩子贪玩自然不能好好学习,一个幽默家贪玩必定会影响他的作品。虽然写作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甚至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还可以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文思泉涌。但我却收到了几封退稿信。因为我总是想急于完成手上的工作,完成我很不感兴趣的工作,之后跑到彼得那里,体验那种能让我快乐的感觉。这就如同一个白领急于下班,将自己置身于酒吧中,排解一天的忧愁。

不过我的行为开始让我的妻子担忧了,她不知道为什么我最近总是频频消失一个下午,她也肯定猜不到我到哪里去了。不过我依然不想告诉她,因为你知道的,这个可爱的女人她一定理解不了,甚至还会被吓到的。

出于喜爱彼得的那个小屋,所以我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与殡仪馆有关的小玩意。有一天,我将棺材上的银质把手拿回家,作为我的镇纸;还有用来装饰灵车的羽毛,我也将它们带回来,用来轻掸纸上的灰尘。我大大方方地将它们放到了我的几案上,每当我看到它们,就会联想到那个带给我温暖和快乐的小屋。但是当我的妻子看到它们时,她被吓坏了。我只能用蹩脚的谎言来安慰她,但显然从她那恐惧和疑惑的眼神中,我看得出她依旧恐慌。所以我只能把它们拿走。

有一天,我又来到彼得的殡仪馆,这一天他向我提出了一个让我激动不已的建议。他先是拿出了一本账册,之后用他固有的波澜不惊的语气和我说他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营业额也在不断增长,所以他想寻求一个合伙人,将事业做大。他说,在他认识的人当中,只有我是最适合的股东。满心欢喜的我,丝毫没有犹豫,当我离开殡仪馆的时候,彼得已经拿到了我的一千美元存款的支票。我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我已经是这家殡仪馆的股东之一了。

我欢天喜地地回到家,虽然我依旧心存顾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妻子,但这并不影响我内心喜悦之情的外溢。因为从此之后我再也不用为了生计而将自己变成幽默的工具;为了按时供稿,不得不将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为了取悦别人,而将自己的思想压榨得粉碎。此时的我有种被释放的畅快。

晚餐过后,我的妻子将今天收到的信件交给我,其中有几封依旧是退稿信。其实,去彼得那里之前,我写出的每则幽默短文和随感都需要挖空心思,将自己折磨一番。但是自从那之后,我的思路不再闭塞,写作的速度变得很快,只是退稿现象有些明显了。在众多的来信中,其中有一封是来自那家改变了我命运的,和我签订一年合同的周刊。我迫不及待地将信打开,信中写道:

尊敬的先生:

根据合同内容,我社与您签订的以一年为期限的邀稿合同将于本月到期。我们不得不很抱歉地通知您,我社没有续签计划。其实您的作品诙谐幽默,一直广受喜爱和好评,我社也非常欣赏。但近两个月,我们发现稿件的质量明显下滑。与之前的行云流水、幽默生动的作品比起来,近来的作品矫揉造作,辞藻堆砌的痕迹很明显,甚至有些诘屈聱牙,显得作者力不从心。

所以我社决定不再刊登您的稿件,我们为此而感到十分遗憾,再次送上我们的歉意。

我看完这封信后,便将它递给我的妻子。她一边看信,表情一边不由自主地变化,直到看完后,眼里已经充满了泪光。她愤慨地说:“这些不识货的家伙。我相信你的文章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并且你写作的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还多。”当那可爱的女人气愤之后,她想到了钱,想到了将没有人提供给我们经济来源,她带着哭音说,“哦,约翰,以后我们该怎么办,你有计划吗?”

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站起身,绕着餐桌跳起了舞。我的妻子一定是觉得我被这个残酷的事实逼疯了。而我的孩子们倒是很希望我丢掉那份让我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工作。因为他们跟在我的后面,模仿着我的舞步,高兴得大喊大叫。我想他们此时一定在想:我们以前的爸爸回来了,他又可以陪我们玩耍了。

我太高兴了,于是我说出了一个精妙的提议:“晚上,我们去狂欢。先去看戏,之后到皇家饭店美餐一顿。伦普蒂——迪德尔——迪——迪——迪——登。”当然,我要把我高兴的原因解释给我善良的妻子听。我大声地宣布:我已经是一家殡仪馆的股东了,并且这个企业将蒸蒸日上。就让那些幽默作品见鬼去吧。

我的妻子看了看眼前的信,她别无选择,她也觉得这或许是目前最为明智的选择。只是她无法理解彼得,也无法理解彼得的殡仪馆。哦,不,这家殡仪馆也是我的了,我已经是这家企业的股东了。我那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小屋,是多么的美妙啊!

故事还没结束,我要说一下我现在的状况。如今,在这个镇子里,你仍旧会看到那个最会讲笑话,最会让人快乐的人,并且那个人依然是我。我的笑话再一次被人们广为传播,并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进行回味的经典,乃至被人引用;我也会继续听着我那可爱妻子的唠唠叨叨,但只是作为夫妻间增进感情的聆听与分享,不再存有任何功利目的;我的一双儿女又重新喜欢上我,他们在我的面前肆意地说着那些天真与浪漫,那些充满小小智慧与哲理的话语,只是我不会再拿着小本子将它们一一记录了。对了,还有我的生意。殡仪馆的生意很好,我负责掌管公司的账目和照看店铺,彼得负责联系业务。他赞叹说我的机智、幽默与活泼会让任何一个葬礼都变成具有爱尔兰特色的追悼宴席。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7)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原文完整(每日一读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