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没有看电视了。

相信很多人也一样。或许这几天卡塔尔世界杯,一些人感觉电视还是有点用的,但对足球不感兴趣的就不说了,彻底没救了。

新闻类的没资质写,时评类的不敢触雷,想来想去,想到了这么个方向:已经没落的,或者已经消亡成为历史的,是我的瞎白话目标。想不到也不容易……。

辉煌辉煌(辉煌与没落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剧)(1)

一、

电视( television 、TV)的基本原理早在电报发明的时候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就是把图像分解为像素,再把像素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传送到远方后通过接收机(即我们通常说的电视机)还原为图像。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光敏性,即在有光照射的情况下导电性能增加。这种光敏材料的发现使光转换为电信号成为可能。

1884年,德国大学生尼普科夫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使用他发明的“尼普科夫圆盘”进行机械扫描,做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并申请了专利。

1925年,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工程师约翰·洛齐·贝尔德,在“尼普科夫圆盘”的基础上,发明了机械扫描式的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以后逐步改进,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实用的电视发射和接收技术。

1936年11月2日,在伦敦亚历山大宫,英国广播公司(BBC)使用贝尔德的240行扫描机械电视系统,正式播出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歌舞晚会,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电视节目的诞生日。

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标志着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电子扫描时代。

1961年,美国人发明彩色显像管。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1995年,索尼公司推出袖珍彩电(“手掌式”彩电)。

1985年,索尼公司推出“电视墙”,屏幕面积达1000平方米。90年代我国中央电视台引进后,成为了春节联欢晚会的一道风景。当年,有一次和村里的伙伴在别人家看电视,出来后,一个人感慨说,我要是以后发了财,就在村子前面也像照壁一样,弄他个电视墙,让村里人不用到别人家也能清楚地看到电视节目。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壁挂”式彩色电视机。2000年前后,呼和浩特市天元商场家电部摆出了一台日本品牌50英寸左右的“等离子彩电”,售价高达8万多元,相当于一辆当时流行的夏利车的价格,但据说不久就卖出去了。

三、

1934年,孙明经在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作为杨简初的助手,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可摄像、传输、接收并播放的电视原理样机。杨简初将“电视”确定为television在中文中的对应名称。

1939年,孙明经正式把“电视”列为金陵大学的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在苏联、东欧等友好国家的帮助下,建立电视台的建议被列入国家的文教五年计划。而加快这一进程的直接原因,源于“意识形态斗争”。

1957年,香港丽的公司开办了黑白有线电视;也有消息说台湾将引进美国设备,预定于1958年10月10日(“双十节”)开始播放电视节目。于是,为了“东风压倒西风”,电视领域的竞争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

1958年3月,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国营七一二厂)仿制苏联的“旗帜”牌电视机成功,生产出了第一台“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同时,也从苏联进口了一批电视机,仿照捷克模式,引进设计了电视发射机等核心装备。

辉煌辉煌(辉煌与没落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剧)(2)

“北京牌”电视机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10月1日,我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也与观众见面。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当然,那时候能看上电视的都是高级干部。绝大多数老百姓,连“电视”这个词也没听说过。

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事。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1979年,北京市开设了北京电视台。

当时,在笔者记忆中,内蒙古中西部农村公社机关和每个生产大队都会购买配置一台电视机,至于哪个国家生产的、什么品牌就不知道了。由于每个大队下面都设有好几个小队,宝贵的电视机就轮流在各小队(村庄)公开播放,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是支书是这个小队(村庄)的,或者哪个小队(村庄)当官的多,电视就肯定在这个小队的时候多。过了一段时间,大队当官的也厌烦这种巡回放映了,就关起门来几个人欣赏了。半大孩子们气不过,就偷偷地摇晃电视天线架,让他们也看不好。

自1979年改革开放,进口电视机成批涌入,渐渐成为最抢手的家用电器商品。全国各省市都在大力引进电视机生产流水线,高端的引进黑白或彩色显像管生产线。

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中期,一个村庄贫穷还是富裕,通过稀疏或林立的电视天线架就能一眼看出来。

刚开始的电视节目相对来说比较少,除了固定节目《新闻联播》外,主要播放一些老电影,比如《智取华山》等;此外,文化大革命末期专为毛主席录制的一批传统节目也陆续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京剧、相声、地方戏曲;比如《十五贯》、《卷席筒》、《闹天宫》、《下河东》、《大破天门阵》等。

后来,配合外国首脑的来访,外国影视片渐次出现,包括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和电视剧《巧入敌后》,日本故事片《望乡》、《追捕》电视连续剧《血疑》等。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香港丽的电视台(亚洲电视台)出品、徐小明监制并导演、黄元申、米雪、梁小龙、黎汉持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当时我正在公社上初中,有时候去同学家挤着追剧,同学他爸是供销社的领导,老人身体肥胖,有时候从炕上下来上厕所,屋里人挤得满满的,他挤过去就很费劲,不过他也没有不高兴,开玩笑说,“这‘浑源家’厉害了哇”……

另一大火的是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可惜演了几集,太监了,据说是因为年轻人学得太多了;还有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射雕英雄传》,内蒙古好多地方不给播出,说是影响民族团结,太玻璃心了。

辉煌辉煌(辉煌与没落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剧)(3)

与《霍元甲》差不多时间播出的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上海滩》也是一部火热剧。其后,《乌龙山剿匪记》(1987年)、《渴望》(1990年11月)、《昨夜星辰》(1984年台湾“中视”出品)等热播的时候,在我们家乡,好一点的人家,基本上都花几百块钱买上了黑白电视机。

电视在我国的普及,使得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小小窗户。与此同时,关于电视的“副作用”也时常被有关专家、媒体提起,一些观点也被普通民众接受,比如,“电视将性与暴力空前地暴露在人们视野,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那时,很多人认为,看电视让孩子们学坏了。

还有更重要的认为,西方国家通过电视把政治、文化、价值观念输入其他国家,以隐蔽的方式实现其文化侵略,搞“颜色革命”。于是“关起门来搞电视”,国外优秀节目引进的少了。于是宫斗剧、抗日神剧和以“芒果台”为代表的各类无厘头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电视不知不觉成了一件“摆设”。

辉煌辉煌(辉煌与没落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剧)(4)

我们感觉电视的没落,据说是因为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及其终端的冲击。这也对,也不全对。据说,在万恶的美帝,电视还是很有市场的。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各路UP主上传的或长或短的《指环王:力量之戒》就很吸引人,刚开始我以为又出电影了,原来是电视连续剧。他们据说是“跳墙”出去看并下载的。

看得最多的电视剧是《西游记》,成人童话嘛;其次刘华强的《征服》,拍得真实;还有《我的团长我的团》,虽然剧情显得有些拖沓,想想我们呼和浩特出来的康洪雷导演也没办法,总不能把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拍得像《亮剑》那般酣畅淋漓吧,两者没法比。

是为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