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又名李锦、双喜、补之,李自成之兄李自立(李鸿名)之子。原籍陕西省米脂(现横山)人,祖籍长峁山。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九月,与李自成同年生。

李自成的父亲李守忠晚年添子、添孙,感到无限喜悦。老人给孙子起名叫双喜,可能就含有纪念意义。李双喜又名李过,混名一只虎。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封李过为大顺军五营之后营制将军、都督。进北京后,主要负责追赃助响。

曾与刘宗敏陪同李自成赴山海关讨伐吴三桂。山海关战败,李自成撤出北京。李过与高一功组成集团军,经大同、府谷入陕,镇守陕北,阻挡清军南下。后由延安退至甘肃,经四川入湖北,与李自成主力部队会合。

闯王李自成之墓在哪里(李过出家为僧隐身修水黄龙寺)(1)

于是,张毅强明察暗访、顺藤摸瓜,实地考察后,发现江西省修水县、湖北省武宁县、通城县、湖南省平江县三省交界处,隐居有李守义、李守正、李过、高一功、牛金星、宋献策等大顺军高级将领之后,他们手里藏有大量的大顺文物档案。

经过张毅强多年精心收藏,至今收藏有1万多件大顺文物档案。这些珍贵的大顺文物档案主要分文物、档案、玉玺、兵器、石刻五大类。

其中档案部分,主要有:《大顺典章》、《登极诏》、《封高桂英圣谕》、《密谕》、《恩诏》、李自成书法《还我山河》、《军令状》、《李过祭李自成祭文》、《宋献策秋祭战场英烈文》、《宋献策倡卫神州正教论》、《牛金星祭江水德尊神文》、《牛金星启水神文》、《塘报》等,以及大顺军和清军发布张贴的文告;

函件收据部分,主要有:《致张献忠信》、《致贤侄李通信》、《李过致高一功信》、《吴汝义致李过信》等、以及大顺军军内与民间的收、借字据;诗词杂录有:李自成七言律诗、李过藏头诗、李过登山诗、牛金星迂回诗《李万岁驾临佛国》等。李过文集有《李过日记》、《永昌大事记》、《永昌遗恨录》、《长峁山记》、《传灯杂录》、《圣祖彝训》《龙山杂录》等。

闯王李自成之墓在哪里(李过出家为僧隐身修水黄龙寺)(2)

《长峁山记》,副标题:“李绣补录”。封面已经腐朽变质,字体难辨。而《长峁山记》为第二部分抄录在中间,颇为神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长峁山记》正文:“吾祖五代昌盛,西夏侯国,镇夏、陕、蒙,辖地两国,祖拓拔思恭,辅唐数十载,平剿黄巢,东征西讨,屡见殊勋,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封夏国公,赐皇姓李氏,七代位之。”

“……历数世,生子字鸿基,后自改名姓自成,投迎祥部,作战勇甚,继高迎祥之余,威号闯王,定陕西,攻北京,占皇城,称大顺皇帝,封国号永昌,叱咤风云,灭明朝,斗三桂,但终不敌金人诡计,退潼关,走西安,延黄下宜昌,崇通兵败,其壮志虽励,我之后族奈大气未助,终推之为乱寇枭雄,为子为侄,未能一佐其事业成功,更受先皇遗诏柬,再不能大申拳脚,大酬壮志。”

“轰轰烈烈为一世英雄,草草伏居平邑乡间,延续我后裔繁衍万千。西人北移,历史变迁,恐我之后人未识其源流,草草笔录,以备后人观者,记之而毋失焉。”落款:“大顺遗民李过,年六十八,棲山寺号黄龙真人李绣,行将就木之人,记以传后”(李过之印)。

闯王李自成之墓在哪里(李过出家为僧隐身修水黄龙寺)(3)

李过撰写的另一《龙山杂录》,副标题是《大顺遗民李绣记》。在李过写的这些文集杂录中,除永昌二年五月以前,曾明确表明自己身份外,以后多用“大顺遗民李过”和“黄道真人李绣”之名。由此证明,李过出家为僧,隐身在幕阜山黄龙寺。

在发现的李自成大顺文档中,有顺治二年、永昌二年(1645)李过亲手绘制的《平江四十八寨图》。证实幕阜山建有李自成大顺军四十八寨的历史事实。

从发现的《永昌大事纪》、《李过日记》、《永昌遗恨录》、《西楼雄梦》等手记笔录中,证实:李过出家为僧,隐身江西修水黄龙寺,统帅幕阜山四十八寨10万大顺军。

闯王李自成之墓在哪里(李过出家为僧隐身修水黄龙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