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副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院长在《柳叶刀》首次提出对COVID-19重症患者分类评估和治疗的建议

姜院长在一线,

抗疫临床科研,

治病救人,

同行交流,

无论是否SCI,

医者的责任,

永远是医者的初心!


以下内容来自《柳叶刀》官网:

https://www.thelancet.com/pb-assets/Lancet/Hubs/coronavirus/translations/S0140673620305584_translation.pdf

cod质控标准范围(姜保国院长在柳叶刀首次提出对COVID-19重症患者分类评估和治疗的建议)(1)

《柳叶刀》:治疗COVID-19应特别关注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和多器官损害

王天兵,杜哲,朱凤雪,曹照龙,安友仲,高燕,*姜保国

jiangbaoguo@vip.163.com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中国

2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表示:“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新的命名, 即COVID-19”1。世卫组织最近将之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更名为“冠状病毒疾病2019(COVID-19)”。治疗COVID-19,应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基础性疾病。文献报道COVID-19以病毒性肺炎为特征性表现,如发热、乏力、干咳及淋巴细胞减少等。然而很多病情严重的老年人都伴有基础性疾病,例如心脏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恶性肿瘤3-5。这些病情严重的老年患者往往最终会死于基础性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准确评估COVID-19患者作为个体, 他们所合并的基础疾病。除了关注患病群体的传染性特征外, 在治疗肺炎的同时还应该特别关注作为个体的基础性疾病,尤其是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COVID-19除了导致肺炎, 还会损伤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脏器,以及损伤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3-5。最终导致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以及肾功能衰竭5,6。所以,在治疗COVID-19时,应始终关注潜在的多器官损害并予以保护和预防。

我们在武汉同济医院接管了一个病房,集中收治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病情将60 名患者分为三种疾病类型。其中13名患者(22%)主要以肺炎为临床表现,将其归为A型。治疗方法是基础治疗,如抗病毒、抗生素、吸氧和糖皮质激素治疗。33 名患者(55%)归为B型,即有不同程度的肺炎表现,同时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在治疗肺炎的同时,持续关注既往基础性疾病的变化, 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同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降血压、降低血糖、持续血液透析等。还有14名危重患者(23%) 归为C型,是来源于上述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病情恶化。即A型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多器官损害,或者B型疾病患者出现原发病的加重和恶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C类患者的治疗重点需要放在多器官功能的评估和器官保护,治疗包括: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对症治疗以及抗休克治疗。

我们体会:对COVID-19重症患者进行分类,有助于根据病情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及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cod质控标准范围(姜保国院长在柳叶刀首次提出对COVID-19重症患者分类评估和治疗的建议)(2)

cod质控标准范围(姜保国院长在柳叶刀首次提出对COVID-19重症患者分类评估和治疗的建议)(3)

cod质控标准范围(姜保国院长在柳叶刀首次提出对COVID-19重症患者分类评估和治疗的建议)(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