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拼多多的广告,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2018年世界杯的“拼的多,省的多”或是东京奥运会期间的“拼多多代表队”。简单粗暴的形式再加上洗脑循环的播放,就像掐着别人鼻子灌豆汁一样,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你是忘不了了。
无论你对这种宣传方式持何种态度,都很难否认,作为一种传播策略,它称得上是成功的,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说,也找不到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而且拼多多也试图通过百亿补贴、助农扶贫等方式扭转自己的企业形象。
但是,“光鲜”的外表并不能隐藏拼多多在广告上乱象丛生的现实。
如果稍微在拼多多认真逛逛,你不难发现许多“土味”十足的广告,这些广告都用着“澳门赌场,在线发牌”式的排版,一看就不靠谱的内容,并且通过通假字(错别字)、混淆语意等方式规避着审查。
就比如下图这个“全自动节电器”,其宣传的“不让电表转”功能就是在鼓励“偷电”行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况且“电费不掉,分毛不要,试用60天”的宣传语也有些意义不明。
除了这类宣传效果不明确,且产品涉及违法的广告,“毒誓型”广告在拼多多上也大行其道。
这些广告中,商家会用拙劣的P图手段和夸张的文字对产品的效果作出“担保”,但稍有常识人的都清楚,这些图片中宣传的效果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在宣传图中“以命起誓”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拍摄过这样一条广告?要知道这些广告很有可能构成了侵犯他人肖像权、隐私权等行为。
也许有些人见到这些广告只会感到不屑,毕竟以如今的眼光来看,很难相信有些人会因为这种拙劣的伎俩而上套。
拼多多的主要受众集中在下沉市场,这个市场中有大量的老年人和一些低线用户,他们接触互联网时间较短,并不清楚广告中的层层套路,因此就更有可能被这些违法宣传吸引。有网友就表示,自己的家人就曾不顾劝阻地购买了这类产品。
更恶劣的是,拼多多平台中还存在大量儿童“软色情”的内容,明明出售的是儿童贴身衣物,宣传图的画风却非常成人,许多动作及其不雅,甚至都难以说是暗示,直接就是明示。此类内容的横行也引起了家长和用户的反感,对网络环境和整个社会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
而在这些产品的评论区中,有不少自称“家长”的用户上传了孩子穿着这些服装的照片,一些特写根本不像是家长会拍摄的内容,而且这些“家长”们还会在评论区和他人互动,内容甚至包括二手交易等恶俗话语,也让人不禁在想,这些孩子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拍摄了照片?这背后是否又有更为见不得人的产业链?
细细想来,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令人愤慨的是,作为平台方的拼多多,对这类内容熟视无睹,在商家举报页面中也没有和未成年人保护有关的选项。
目前,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定,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中也都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该对不良信息进行防范和抵制。
那么拼多多为何会如此明目张胆地无视各项法律法规,放任这些虚假乃至有严重危害的内容野蛮生长呢?很可能是因为其增长陷入了瓶颈。
上个月底,拼多多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拼多多营收为215.06亿元,同比增长51%,同比增速比第一季度的239%和第二季度的89%出现了大幅放缓,环比增速更是下降了7%。从营收结构来看,作为拼多多支柱的在线营销业务销售额从上个季度的180亿元下降到了124亿元。另外,活跃买家的单季增长也只有1740万,低于市场预期的2000万。这些数据都说明,拼多多的增长速度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也许,拼多多正是为了挽救增长上的颓势,才对前文中的种种违法违规内容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是,这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一味放任低质量内容只会让大量消费者感到反感,从而选择其他平台,拼多多身上的种种负面标签也更难甩掉。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必然不会逃脱法律的制裁,如果真的等到有关部门出手整治,恐怕等着拼多多的就不只是糟糕的财报,而是越来越有“判头”的日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