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1)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虽然撤档至2月17日上映,最近还是去影院看了点映,故事是以当年乒乓球男团主教练蔡振华及知名球员为原型拍摄的,核心内容还涉及第43届世乒赛,其举办地正是我的家乡天津,那一年我12岁,而我的父亲更是这届大赛的亲历者。

01 一段特殊经历

为什么说父亲是亲历者呢?因为世乒赛期间的乐队演奏任务交给了父亲所在的武警部队文工团,身为团政委的他,自然是责任重大。对那些年轻的文艺兵来说,这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大事。毕竟,他们在开幕式上演奏国歌,是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2)

印象中,和父母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体育比赛已有无数次,那次恐怕是唯一一次父亲不在身边的观赛经历。没有人会想到,一场重大的体育赛事面前,在一批体育健儿紧张面对各项比赛的同时,其背后,还有一支文艺团体也在紧张地“备战”,为他们助力。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3)

既然能在现场执行特殊任务,就能近距离接触到那些体育明星。作为世界性的赛事,自然是少不了收获各种纪念品。于是父亲也把几个小号的乒乓球拍带回家来,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体育周边产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体育明星签名的球拍。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4)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5)

球拍上,可以看到马文革、吕林、乔红等人的签名

02 角色原型

影片放映后,自然很多人也都能找出其主角对应的球星原型。先说教练蔡振华,他是江苏无锡人,影片中邓超油光锃亮的发型,是在与角色形象上找一个相似点。孙俪扮演的教练妻子,讲过类似上海话的对白,以靠近其真实人物的家庭背景。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6)

就像排球题材影片《夺冠》郎平的女儿白浪扮演青年时期的郎平。蔡振华的儿子蔡宜达也在“绝地反击”里扮演了一个削球手的角色,可以推测出原型人物应该是球员丁松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7)

在43届世乒赛上风头正劲的关键人物是马文革,从阵容安排上,可以猜到是许魏洲扮演的白民和。许魏洲可以说是为了这个角色从肤色和造型上“扮丑”,来更贴合角色形象。其实即使这样,影片中帅气的样貌还是盖不住的,还是超过马文革本人的。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8)

其实以上这些名字,很多人已经淡忘。而在那一届上,当时还是年轻新手的刘国梁、孔令辉则是未来中国男乒辉煌岁月的明星级选手。刘国梁更是在之后担任了乒协主席。在影片中,这两位选手的形象也就体现在侯卓翔董帅两个角色身上。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9)

而在最后顶着巨大压力获胜的关键人物,则是体型偏胖的“重量级”选手王涛,在影片中则体现为段博文扮演的黄昭。当然,有原型,除了技巧上和打法阵容有参考之外,其他私人层面就没有必要对号入座了。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10)

03 的确不适合春节档

看这部影片,不得不让人想起刚才提到的同类题材影片《夺冠》,他们目前在豆瓣的成绩也差不多。但是“绝地反击”没有想到会成为春节档关注度最低影片,《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深海》《交换人生》的热度排名都在这部电影之前。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11)

如果不是疫情所致,“绝地反击”也应该和《夺冠》一样选择在国庆档上映,因为体育热血这类主旋律电影还是适合在这个时间段上映的。虽然过年也很热闹,但有了其他大片的“围攻”,这部影片从哪些层面都很难抗衡。

毕竟在以上那些电影里,关键词的热度都很高,无论是主创阵容、类型优势,还是话题性都超越了“绝地反击”。既然是根据真实故事和赛事改编,那么在比赛场面的还原度上,是一个考验,而这个层面篇幅的拿捏就很重要,无论哪类运动都是如此。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12)

作为还原现实层面,会有一些人不知道的历史背景,比如电影呈现的胶水问题。在中国乒乓球发展迅速的阶段,世界性的比赛就会给你找茬儿,说你的球拍胶水有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比赛,以及出示黄牌的行为不算常见,但作为艺术创作,都要体现一些极端情况。

另一层面,对于普通观众,甚至是会打两拍的人来说,也不一定知道那些专业战术名词。有了从专业层面的展现,以及相关内幕揭秘式的桥段,都会让体育类电影变得更加有料。

这部十五年前的电影至今难超越(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13)

体育运动类电影其实还是稀缺题材,我们已经有了排球、滑冰等项目的相关电影,作为国球的乒乓题材,也是必然会拍摄的。只是目前这类电影的拍摄逻辑和方式还是大同小异。纵然我们可以拍出《流浪地球》这样的高品质商业电影,我们也更需要在看似简单的题材上花更多心思。

体育运动类电影,就像谍战、抗战类影片一样,如何让观众忘记其中的主旋律标签,去更多关注电影本身,才是创作者们要去思考的问题。这类题材的影片不仅仅需要热血激情和各种口号的复刻,也不仅仅是靠特写镜头或者慢镜头去渲染而已。真正走进内心世界的复杂人性,才是文艺创作上要花心思的地方。

,